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
发布:2022-09-05 14:46:48 分类:留学知识 点击:1003 作者:管理员
因为专业选择的不同,每个人的大学生活体验也会出现差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在工科最富盛名的世界顶尖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也在好奇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一、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学习氛围怎么样?
名校的课程强度非常之大,堪比中国高中。MIT每个学期实际上课时间才12周,要在12周内学完一本辞海那么厚的教科书内容,可想而知每节课是多么浓缩。每节课都像一瓶酒精,我们回去后把它稀释成一桶酒,然后再把这桶酒消化掉。每周除了上课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做Pset,写Paper。
整个学校的大环境非常随性,弥漫着科技宅气息。校园内随处可见师生户外随意找个台阶一坐就开始讨论, 或是学生在走道上席地抱着电脑干活,等等景象,反正没人会有时间和兴趣去judge你。
校园内到处是讲座通知,由于讲座往往都提供食物,所以校内还有一个free food的app,方便大家蹭吃蹭喝。而身边着帽衫抢pizza的人,指不定就是日后的诺奖得主。
课程选择范围很宽,老师上课形式灵活,强调逻辑,给学生们充分机会探讨发言;本系课程作业大多也是开放式的(以至于学校给我系的logo竟然是一个人在做ppt…更没想到自己现在日常工作竟然也是pm=ppt maker,这是后话)。身边的同学背景迥异,表现欲极强。
不过,自己脸皮厚点多说几句适应后,就会发现他们虽能滔滔不绝但未必字字珠玑。以前常听到外国人学习懒散的传言,但至少在这里,身边的同学们无论国籍都是很拼命的。
刚去第一年没有硕士导师来push自己干私活,以至于我一开始甚至有点不适应,直到第二年开始论文研究了才会定期跟导师碰一下课题。
二、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校园生活怎么样?
我的导师,身为Emeritus老教授/前系主任,却没有任何架子,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想跟他聊聊课题随时约时间。年纪将近80了,好几次在健身房相遇,还与我一起聊划船机和跑步机对膝盖的锻炼效果。其他老师也大多如此,曾有老师动手术来不了课堂,就在病床上通过facetime给大家上课。
自己毕业留美工作1年后因H1B没抽中去找老师们诉苦,他们立马热心地给我介绍各种潜在的机会和相关负责人,十分暖心。
学校财大气粗,且不说Gym/打印这个那个都是免费的,连在美国昂贵的3D打印都随便用,因此传言隔壁GSD(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都会有人私下让朋友帮着在MIT打课程作业。
只要你能说服院系,学院从不吝啬拨款研究经费。当时自己通过学校MISTI申请到去香港地产界带薪带住房的实习,跟系里发邮件说这个实习对我拓宽专业经历很重要,系里立马给我寄了支票cover了剩下的机票等开支。而自己目前的职业道路规划,确实跟当时系里提供的机会和选择有很大关系。
当然,cambridge那长达6个月的冬天也是不得不提的,大雪没膝或4月飞雪是常事。好几次在寒冬里顶着鹅毛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去上课,都快哭了,但还是强撑着,只因为心中无比期盼去听那节课,去见那群人。
和其他学校相比,MIT对学生是真好,对本科生尤其好。
刚进校门,学长学姐们就说,Study/Social/Sleep三者最多取其二。这大约是准确的。
我在校的时候,从中国来的本科生屈指可数,大家都很单纯,感情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MIT只授予一种学士学位:理学,缩写不是BS而是SB,这一点比较独特。哪怕是学音乐或法语专业的(每届总有少数几个),都是授予理学学士,都要必修两门微积分、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实验课、至少4门训练沟通能力的课程、至少8门文科课程、等等。
名校累是累,但是如此多高手在一起激烈碰撞,必然会学到很多,也会有很多“有趣”的交流。例如你在食堂里会听到关于量子物理的激烈争论,会在走廊的墙上发现各种科学涂鸦,你会发现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每天有很多新的发现,学到新的技能,犹如在消火栓喝水(drink from firehose)。
三、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心情如何?
试想一下,你一直有几个崇拜的教授、学术界的大牛、你曾看他的书、研读他的论文、像追电视连续剧一样看他的网络公开课视频,而如今他老人家亲自站在你面前授课,你能听清他的语音语调,看到他已老态龙钟、走路摇摇晃晃但仍然目光如炬,你甚至还能跟老头子问答互动一下,这场面就像从小一直追星到有一天终于能跟偶像握手合影了,非常震撼。你觉得大牛讲课果然非常惊艳,醍醐灌顶,恨不得挤时间多听几门课……当然这只是最初的感受,不久就发现这课真TM难,常常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几乎崩溃,并开始质疑我一个工科学生学抽象代数技巧干嘛啊。但另一方面我也很钦佩这种内功修炼式的学术能力的培养。
话说回来,每学期选课的时候都异常兴奋,因为MIT的研究生课程能够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如果你有研究过其他一些大学的课程设置,你就会知道MIT开的课都是领先的。这种实力并不是通过堆砌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能够获得的,做几篇论文容易,但没有长时间的钻研和沉淀是没有能力开课并讲得透彻的。我的母校工科已经号称亚洲顶尖,但研究生课程的种类和深度都让人沮丧。
看完上文学长学姐们就读麻省理工的各种体验,大家都理解工科生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了吗?有没有感受到他们的那种“辛苦”和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