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伯利亚:留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实地考察
发布:2023-04-04 21:01:49 分类:留学知识 点击:1002 作者:管理员
探秘西伯利亚:留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实地考察
自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以来,中俄之间的经济、文化、学术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而西伯利亚,作为中俄两国的接壤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自然也成为了众多学者的考察研究对象。本人有幸获得了留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机会,实地探秘西伯利亚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本文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气候等多个角度,介绍了考察的收获和体会。
一、历史和地理
西伯利亚是欧亚大陆上面积最广阔的地带,其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东临太平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相连。对于中俄两国而言,西伯利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走廊和战略承载区。然而,在人类历史上,长期以来,不同的民族和部族在西伯利亚境内交织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存方式,成为了西伯利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色。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西伯利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为方便阅读,此处简洁叙述。早在上古时期,蒙古族、契丹族、独塔鲁族等民族就在西伯利亚生存繁衍。到了13世纪,成吉思汗的军队征服西伯利亚地区,统一了当时较为分散的各部落。在清朝时期,清朝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势力范围,并殖民该地。曾经的沙俄则在18世纪通过战争和扩张,使西伯利亚归属于俄罗斯。20世纪以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政策推动下,西伯利亚逐渐成为俄罗斯经济建设的重要地片和工业基地。
二、民族文化
西伯利亚地区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区域,其中的不同民族和部族一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服饰、习俗等。在西伯利亚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如满通古斯族、图瓦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鄂托克族、莫科沁族、塔塔尔族等,一直保持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例如,在达斡尔族的生活中,薅鸡毛、用毛做网、打猎捕鱼等活动是家常便饭,祖先崇拜、宗教信仰等传统信仰至今仍深植于他们的心中。而且不同民族在生存环境、聚居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祭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也很显著。例如,图瓦族长期生活在北极圈内,以饲养、捕猎、制作针织品为生,他们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自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饮食,特别是烧肉和熏肉是当地的名菜。
三、气候
西伯利亚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冻土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陆性气候有关。由于这里距离北极较近,地况多为高原、草原、树林和冻原,所以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特殊。西伯利亚的冬季时间特别长,气温极低,人们为了抵抗低温准备了许多特殊的设备,如夏季室外未铺砖路面,冬季路面必须散铁加热,防止结冰。此外,人们在卫生方面也有一套特别的设施,如公共浴室、干洗房、24小时暖气等。这些特殊的设施和习俗,使西伯利亚在冬季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四、自然景观
西伯利亚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美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可以观赏到著名的贝加尔湖、山脉、沙漠、森林等地标性景观。贝加尔湖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其水质清洁、景色优美,而且湖岸沿途的村落和森林中可以欣赏到秀丽的自然景观。此外西伯利亚还有着不少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域,如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卡塔霍金山天然公园等,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这也为观赏自然景观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和条件。
综上所述,在西伯利亚的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体验了不同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深刻的差异性和气候特点。我相信,身临其境的考察和体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西伯利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加深了我们对于西伯利亚这片土地的感性认识,相信在促进中俄间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