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

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一、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大学四年,每学期开设不同科目,及进行相应的考核,成绩通过,获得学分。大四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修满学分,毕业论文通过,就能拿毕业证书。即使两年能学完全部课程,恐怕很难获得考核机会(因为科目太多),所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要看是参加什么形式的学习,如果是自考

本文标题: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

大学四年,每学期开设不同科目,及进行相应的考核,成绩通过,获得学分。大四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修满学分,毕业论文通过,就能拿毕业证书。即使两年能学完全部课程,恐怕很难获得考核机会(因为科目太多),所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要看是参加什么形式的学习,如果是自考的,完全可以。如果是全日制统招的学生,一般学校会允许提前半年毕业。对于学习成绩很好并且学习效率很高的学生来说,可以同时学二个专业,这样四年毕业后,会取得二个专业的毕业证书。
这个比较难,我们学校的自考本科最少也要三年
只要你都会就有可能,关键不在于考试,关键在于你能学会这四年的课程吗

二、武汉大学选修课有什么规定啊?4年要选够多少学分?

武汉大学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优势;

业已构建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等5大类共230余门课程的通识课程体系;

在提倡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同时,又明确规定:

1、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2个学分;

2、获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

3、获自然科学类学位,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

4、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学分;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修习则均承认学分。

扩展资料:

关于选修课程:

尽管修满规定的学分对取得毕业资格至关重要,但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意义绝不是仅仅让学生顺利毕业,而是尽可能使大家能够吸纳更多专业外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选择选修课时,除了要避免与自己的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时间相冲突,兼顾好各领域的学分,最重要的是充分服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上选修课的过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选课的学分和课时是对应的,也就是说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修一个两分的还是两个一分的,通常两分的课程比较热门。

关于选修选课:

选修课的选上难度:2分通识>1分通识>=2分非通识>1分非通识

系统一般会优先大三大四的学生,所以大一大二的尽量选一些冷门课程,比如工学部开设的课程。

结合经验,中外文明领域的通识课比较少,各位要早作打算。 

一次选不上,可以多选几次,因为会有人退课,虽然剩余人数显示为0,但只是数据不能即时刷新而已。

大一不建议修很多选修课(毕竟公共课还很多),大二可以多修点(应该结合下自身实际情况情况),争取大三上选满学分,以后就可以根据兴趣随便选了,而且优先级也会比较高了。

参考资料:

武汉大学_百度百科

目前,我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优势,业已构建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等5大类共230余门课程的通识课程体系,在提倡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同时,又明确规定: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2个学分;获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学分;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修习则均承认学分。

三、大学四年后出国

楼主好 针对你的问题 不是一个笼统的回答 我接着详细介绍一下 你去读研究生 美国大学的学习制度 和 相关考试 希望楼主会有收获 美国有超过千所院校提供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而这类课程主要注重专科学系,以协助学生吸取不同的专门技能或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生学位分为专业学位及研究学位,而这两类学位都有硕士程度及博士程度之分。 硕士程度,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提供一些实用的专门技能及直接就业机会。以研究为主的硕士学位(譬如:文学硕士及理学硕士)则提供一般进行研究的经验、奖学金以及修读博士的机会。有些大学更有双学位课程供选择。举例说,一般说读商科及工业工程的学生便可同时获得工商管理和理学的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通常可于一至两年时间完成。其中专业学位的学生需进行实习或工作,研究学位的学生则需撰写论文或考试。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课程内容的主要分别在于前者比较注重课堂功课,较少研讨会及考试。虽然很多文学及理学硕士课程都要求学生呈交论文,但学生亦可能选择豁免此要求。 博士学位的目的在于训练学者在一特定学科进行研究,而这些学位通常都包括课堂功课以及一个主要研究计划。博士学位通常需四至六年时间全职完成。首两年包括课堂、研讨会、及有关阅读,令学生能得到有关学科的全面知识。之后会有笔试或口试测试学生的程度。成功完成考试及研究计划获得认可之后便可得到候选资格。研究计划一般需时一至两年时间,视乎学科而定。该学科教师会对学生的研究计划做出指导及评核成绩,不过学生需要独立地进行其研究的工作。 选择研究院 比较美国各种研究院课程之时,除地点、学校大小及收费之外,另外还有些更重要的因素应注意。以下的几项重点能帮助决定哪所院校最适合你。 学习科目 认清自己喜爱的学科及研究的兴趣。你或需请教教授或学习指导。找出哪所院校有提供你所选择的学科; 向自己的教授请教有关你所选择学科的课程。他们或可介绍你找到其他教授或所需资料; 查看有列明院校各部门、师资及教师研究专长的参考书籍。找些与你有近似研究兴趣的教授; 参考有关自己学科的学术刊物,了解谁活跃于该学系、编辑部门的人、谁撰写的文章最能吸引你,找出这些教授及研究专员所属的院校; 找出哪所大学有提供你心目中学系的研究院; 切记若你的研究喜好与该校的教师雷同的话,你获录取和得到奖学金的机会便会相应提高。 课程及论文要求 找出完成该学科所需时间多久; 查看学校章程内的课程是否合乎你的要求和兴趣; 找出完成学位的要求,是否包含考试、口试或论文。 选择的学校是否被承认,特别是某些学系的专业资格是否被承认; 选择的学校所录取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成绩作比较,例如:所取录学生大学时期的平均分及研究院入学试(GRE)的成绩; 录取与申请学生数目的比率; 查看学系的大小及其教师的学术水平。 申请要求 查看托福试(TOEFL)及其它所须考试(如GRE,GMAT)的最低成绩要求; 找出有没有任何特别对本科的要求及本科平均分的最低要求。 财政资助 找出有哪些类型的财政资助(如研究生奖学金及助教金、助研金); 找出获取财政资助学生的比率及该类资助是否亦适用于第一年的学生; 查看研究院内的财政拨款到何程度。这很可能代表该院拨予做助教金的金额。 设施及机会 查看图书馆、实验室和电脑设备。找出你所属学系有没有专门的图书馆; 找出有没有职业辅导服务及实习机会。 入学要求 ? 简历; ? 本科成绩单; ? 学士学位证明; ? 托福或雅思成绩; ? GMAT或GRE成绩; ? 三封推荐信; ? 个人陈述; ? 申请论文; ? 学校需求的相关材料。 相关考试 GRE-Graduate Record Exam考试 GRE考试分为两部分:逻辑作文考试为机考,语文和数学部分为纸笔考试。考生必须要在同一考试年度内同时完成机考和纸笔考试(例如:在7月1日到第二年的6月30日期间),并且首先完成逻辑作文部分的机考。纸笔部分的考试要在2003-2004年期间完成。逻辑作文部分的机考时间总共是两小时,纸笔考试时间总共是两个半小时。中国(包括了香港)韩国和 4个地区和国家实行GRE的分开考试。 GRE目前满分是1600(Verbal 800, Quantitative 800) 写作Analytical Writing满分是6分。考试内容 GRE考试分两种:一是一般能力或称倾向性测验(General Test或Aptitude Test),二是专业测验或称高级测验(Subject Test或Advanced Test)。 一般能力考试为双模式考试,即逻辑作文考试为计算机化考试,语文和数学部分为纸笔考试。一般能力考试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以及对英语各方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掌握。它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性写作部分(Analytical Writing),包括两个任务,分别要求应试者对一个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Issue Task)和分析一个论点(Argument Task)。分析性写作部分的机考时间为两小时;第二部分为词汇(Verbal)部分。该部分内容很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科学、艺术、政治及历史等领域;第三部分为数学(Quantitative)部分。该部分皆为数理上的基本问题,包括几何、代数、统计图表、智力测验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测验考生基本数学的潜在能力和对数理方面问题的理解判断及推理反应能力。题目难易和深浅程度,有时取决于考生对于题目叙述与说明的理解。 。 GRE Subject Test即GRE专业考试,其测试内容为测量考生在某一学科领域或专业领域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水平的高低,从而帮助院校更好地了解申请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能力情况。目前开设八个专业,分别为:生物Biology,生化Biochemistry,化学Chemistry,计算机Computer Science,英语文学Literature in English,数学Math,物理Physics,心理学Psychology。 考试报名方式: GRE机考自1999年8月2日开始报名,1999年10月6日开考,每周一至五均可参加考试,采用电话预定座位的报名方式。我国共有24个考试中心,每个考试中心有一个代号,规定每个考生只能选择一个考试中心,且每个日历月只可考一次。若考生一月内考两次,ETS会取消考生的第二次考试成绩并没收考试费。GRE机考考点分布在北京、大连、济南、南京、上海、厦门、广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哈尔滨和昆明等 在中国2000年只有12月9日一次GRE SUB考试。但12月的专项考试没有music。而且,考生需要直接向ETS寄报名表和考试费来申请。不过,2001年4月之后就不能从ETS考试中心获悉 Economics,Engineering,Geology,and Music专业考试的信息。 GRE在每年的每一个月都可报名考试。机考在每个工作日都举办,纸笔考试每年分别在6月和10月举办两次。(2005-2006年度的两次笔试时间分别为2005年10月22日和2006年6月10日,凡参加2006年6月10日笔试的考生,须在2005年9月18日到2006年5月6日前完成机考部分的考试(法定节假日除外))。 GMAT考试 GMAT,全称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国外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由美国商学院研究所入学考试委员会委托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教育测试中心(ETS)举办,在我国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国外考试协调处(CIECB)。在美国,大多数研究生院都把GMAT的考试成绩作为管理学专业入学的标准之一。 在我国,GMAT已于1998年使用计算机化考试。GMAT计算机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分析性写作三个部分,共需210分钟。除写作部分外,其余均为五选一的选择题。 GMAT考试的特点是,同一天同一个考场的同类考生所遇到的题目会不相同,这是因为CAT形式的考试是根据考生的答题能力来调整考题难度的。考试时考生不能跳跃式地回答问题,考生也不能对前面问题的答案进行检查和修改。GMAT考试的计分方法与别的考试不同,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扣1/4分,不答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满分为800分。尽管GMAT考试没有考试次数的限制,但与GRE考试一样,最好能一次成功。

求采纳

四、以每天8小时的时间学习大学4年的一项专科最快多少天能完成?大神们帮帮忙

如果说专业知识,脑子好的也许半年就可以,脑子不好的也许得三年,每个人效率不一样,还有我觉得大学学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做事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专业知识是学不完的,重要的是方法
给你个参考资料吧 希望有用!~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场考试,那么,怀化学院在读大学生洪战辉的人生考卷属于好难好难的那一种。而他的人生答卷呢,却是好美好美的那一种。 好难好难,难在何处?难在这份考卷写满了困苦和逆境。父亲病,母亲走,亲生妹妹遭厄运,捡来的妹妹等救助,小战辉十几岁的人生变故,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苦难。 好美好美,美在何处?美在洪战辉的答卷写满了不屈和奋争。不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对初中辍学,考进重点高中,升到大学深造,拖着贫困的家庭,带着捡来的妹妹,一步步跨越人生的台阶,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大写的人。 未尝艰辛哪觉苦,事非经过不知难。从好难好难的人生考卷到好美好美的人生答卷,洪战辉的经历的确是一个鲜活而深刻的人生课堂。 人生何处无困苦,奋争首要当自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就会有艰难困苦。面对困苦,是奋起还是退缩,这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不少的人,当然还是会选择奋起。但如何奋起,却答案万千。有的人开始抗争了,但奋而未起,或起而不久。有的人依三靠四,但离开了扶持,就一蹶不振。洪战辉的奋争不同,简单深刻两个字:自强。默默地面对困苦,顽强地抗争逆境,勇敢地挺身而出,靠自己的努力应对命运的挑战,唱响了最为绚丽的生命之歌。 敢作敢为敢担当,还需科学自强观。自强二字,好说做难。最难的是自强的路子和途径不好选。要切合本人的实际,要结合社会的环境,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走出一条持之以恒的路子,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你看洪战辉,他打工挣钱,一份一份工作地干;他开源节俭,一分一分钱地凑;他推销文具,一桩一桩小生意地做;他经销市场,一个一个新产品地做;小到大,从易到难,正视现实,步步稳扎。这里,不仅仅是没有怨天忧人,不见自暴自弃,还不仅仅是简单的勤工俭学,更高一筹的是边做边学,在社会这个大学中学到了最重要的知识和道理,这就伴随着学业的进步和升级,人生的增值和升华。还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面对苦难敢于抗争的同时,又恰如其分地借助了社会各方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一些感谢帮助,婉拒赞助的故事令人击掌称赞。在这些科学自强的过程中,他保持了进取的激情,拥有了弱者的尊严,让大家感到他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强者,更是一个智者。自强之路能够走到这个份上,确实不易。 成长收获 任何人都要经历成长,所有人都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成长都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尽管留恋,但必须前进。 转眼间,小学生活已经离我远去,不久,我就将步入初中的殿堂。随即而来的是更加繁忙的课业与半独立式的生活。无可否认,这是一个成长,并不单单是心理上,更是生活习惯上的成长。 我以为,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流了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要想得到果实,就要付出等值的劳动。 现在,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收获更多的知识。可是,单单一天简单的劳动便让我感到了艰辛。此时我才发现:想要收获,不仅要付出,还要放弃,就像现在,我在试着放弃父母的呵护。 我充满憧憬,盼望着成长的收获,同样,也做好了付出的准备。 假期见闻 假期见闻 要说在这个假期里我认为感触最深的就是和外国人交流,做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来说,这件事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期末考试结束,大家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找假期兼职。这时要想在BBS上找到工作似乎不太可能,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没电脑的人来说。不过也不是没办法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多留意一下宣传栏。于是,为了找工作,我每天吃过饭之后就在宣传栏前徘徊,心想就当做是饭后的消遣吧。不过那里还真少招聘信息,更不用说找到合适自己的了。只是这样连续几天下来,饭后看宣传栏都成了我的习惯了,由之前的有目的地看到现在只是无聊地打发时间。也许这个世界就是在无时无刻地考验着你的耐心和恒心,当你对之前的目的已经觉得无所谓的时候偏又来惹你,惹得你眼前一亮。对了,就在一个早餐后的徘徊中我看到了我想做的工作。 招聘信息上写着:招一位中文家教,教的对象是一位来自欧洲的朋友,要求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应聘时间某月某日。联系电话:*******我一直都很想找一份这样的工作,一来可以锻炼我的英语,也算是检验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与他们交流,说实在的除了在课上与外交说过一些话外,真没真正地与外国人交流过。二来想通过接触外国人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怎样去更有效与他们沟通。我先用手机发了短信过去表明我的目的。心里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就顺其自然吧。就当我吃完了午饭在宿舍和一帮姐妹们聊天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那个招聘家教的人打来的,她告诉我地址叫我去面试。当时那帮姐妹也在找兼职,于是我就叫其中一个专业学得挺棒的小欣一起去,至于招聘者要谁就看谁表现好咯,就算我没有被聘至少我那位姐妹会有机会的,我对她比对自己更有信心。她也乐意去的,我们就在约定的时间去了。 与我们见面的是一位三十左右岁的男士——贺先生,还好是自己的同胞,不是外国人。我们先用英语交谈了一会,然后就用英语交谈。他的英语说的挺好的,我自认比他差远了,真是愧对英语专业了,幸好我和小欣不是分开来面试的,这样就不会很紧张了。感觉就像是在上课,回答他的问题就像是回答老师的问题似的。贺先生告诉我们,我们要教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一位欧洲朋友,他是荷兰人,将在一个星期后来到中国。而且他是第一次来中国,不懂得任何中文,他是过来指导他们公司的,帮助他们的公司快点发展起来。虽然公司里的人都能用英语和他交流,但是也想让他学一下中文,使他在这边的生活比较方便。另外也好通过我们来了解中国文化。贺先生还说,本来这些事应该由作为朋友的他来做的,但是因为他的公司刚刚起步,有太多的事情要他处理,所以抽不出时间来陪他的那位欧洲朋友。我们主要是教他一些日常的对话,让他能开口说中文就行了,不用教他写汉字,因为他只在中国呆三个月,怕不够时间学太多的内容。然后谈到工资问题,我说我们不在乎工资的多少,因为这个也是我们学习的机会。聊了这么多,这次应聘差不多就结束了。我们走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一两天内就会知道面试结果。就我们觉得对这次面试还是比较满意的,就不知到最后的结果怎样。 过了两天,我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短信。我和小欣俩都被录用了,并且过几天去和那位欧洲朋友见见面,沟通沟通和说说我们的教学计划。那天我们应约去了,贺先生当时不在,他的秘书接待了我们。然后她就把那个荷兰人叫来了,他是个有着欧洲特色的高大帅气的年青人,我想他大不了我们几岁。我们打了招呼,聊了一会,他就说想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和秘四人就去超市了。在超市,我们告诉他怎样看标价,怎样看打折。还聊了有关名牌的东西。必竟我们在语言上还有一定的沟通困难,再说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很难猜到他想什么。我想可能多沟通几次就会好一点,另外自已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挺大的,必需加强英语学习才 是。这次经历让我觉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放到社会中去检验,就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的不足,所以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不应该满足于考试所得的成绩,更要时时到社会上去检验。

五、大学四年里应该怎样度过呢?

在大学里,
1.有必要叫如哪怕至少一个社团,
2.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3.有人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所以你懂的
4.没拿过奖学金的大学也是不完整的
逃过课也拿过奖学金,也参加过社团,还有就是一定要找份兼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到了社会上就不回觉得不适应了。多和学校领导接触也是有好处的,让自己的课外活动也丰富起来就是最好的啦~
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继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第二封信、第三封信之后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发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中国青年》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

通过新华文摘杂志社李朱编辑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青年》杂志是目前国内最受青年朋友欢迎和喜爱的杂志。所以,我希望通过你们这个平台来和青年朋友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其实,我本人一直乐于和在校大学生交流观点、看法。我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当时我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满屋子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我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我写信,或者邀请作演讲,我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而且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也不断有在研究院工作或实习的学生来问我各种问题。我发现中国大学生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迷失了方向,他们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却没有人指导他们。也许因为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师,我非常想帮助这些大学生。

2000年,我突然萌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大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个人意见。

第一封信后,有无数人来信表达观点和表示感谢,于是我决定继续写第二封、第三封甚至第四封。如果说第一封信谈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那第二封主要谈的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及有关人才和人才培养的话题,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

第三封信之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 才而展开的。但2004年初发生的马加爵事件让我发现许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于是有了第三封信。这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写第一封信前,很多人劝我说这样做会被认为不务正业,是在做我分外的事情,但我还是写了。回美国后,这封信和后来的两封信让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在中国所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坦诚地说,自己在中国软件界的影响力并没有给中国大学生写的四封信的影响力那么大。

最后,我相信我们的合作是愉快而圆满的!

李开复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者注)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作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的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21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文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21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10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在其 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作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惟有接触你才能尝试,惟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作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作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
现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看到大四的师兄师姐他们都在忙着照毕业照,感觉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迎接即将的离校呢?是前途未卜而担忧?是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而愉悦?还是难舍那份真挚的友情、爱情?我们迟早是要面对,为什么有些人会感觉大学四年的时间比高中三年的时间还短呢?原因就在高中我们是要紧牙关走过来的,但大学呢?却是为了享受那种所谓的大学氛围而度过的,逃课、打游戏、谈一次所谓的恋爱......这就是大学生活,泡图书馆的成了稀有动物,被人尊称为书呆子。其实等到他们到了大四,才会后悔,这四年中,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爱情、友情最终都只是泡影,出去工作也没有资本那给别人看。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作为过来人,我想提一下自己的意见,大一因不能适应那种自由式的教学方式,有些迷茫。其实大学的第二课堂是最丰富的,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爱好,选择性的参加,即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又可以陶冶情操,但学习还是不能拉下,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就好了。到大二,最好能把四六级过关,那样到大三,专业知识增多,这并不代表你要将它们全部学好,挑一个你感兴趣的科目,在这方面多花点功夫,书本知识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从网上或图书馆里面找资料拓展范围,其他只要保证考试过关就好了。大三也是那一些必要证书的一年,但不能盲目考证,如果有考研心理的,也要开始准备。大三开始就要明确自己以后的目标。到大四,就可以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准备了。我不反对打游戏,谈恋爱,但前提是不要太执着,沉迷其中就很难自拔,身为 员的我,有时也会有逃课的现象,不过那也只是给自己的平淡学习生活增添一点色彩,但在这我不是主张就可以逃课,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大学生活要丰富多彩而充实。
孤独的大学四年,你是怎样度过的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我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兼职,然后我那时候是一名健身教练,然后我经常会去健身房里面做兼职,然后这家健身房离我的学校也不是特别的远,所以我基本上把我的大学生活都贡献到了健身房里面我也特别喜欢健身,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然后我现在一个月赚到的工资也非常的多,但是如果没有大学的这几年的打工经历我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所以我觉得孤独的大学四年我培养了我的健身能力和很多的会员,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生活,也是一段不错的大学经历。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可不可以用两年时间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并且取得毕业证书。》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6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