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

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一、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报到证是办理档案从学校转移到地方凭证。档案落档问题,与临时工、正式工没有关系。与公司属性有关系。公司是国有的,档案是转到公司的。公司是民办的,档案一般转移到公司所在地的人社局的人才服务中心。你的档案究竟在哪里,看你的报到证就清楚了。一、档案的报到单位是写在报到证上的。二、

本文标题: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

报到证是办理档案从学校转移到地方凭证。档案落档问题,与临时工、正式工没有关系。与公司属性有关系。公司是国有的,档案是转到公司的。公司是民办的,档案一般转移到公司所在地的人社局的人才服务中心。你的档案究竟在哪里,看你的报到证就清楚了。一、档案的报到单位是写在报到证上的。二、报到证被报到单位签证了没有?签证了,档案就在报到单位里。没签证的,档案一律都还在原毕业学校里。该怎样处理:按报到证的报到地址单位去报到签证即是。这是实现你的干部档案管理待遇问题。签证了,你的档案就实现了从学校转移到地方的“干部档案”确认和存档过程。没签证,档案就一直是学生档案,因为,没人确认,所以还在学校里。档案与应聘工作有联系,又不相干。毕业生的干部档案,是由国家人社局的人事机关专管的。

—————————码字不容易、升级需要经验、还望你百忙之中采纳答案—————————

—————————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把,给个好评,祝愿你生活更美—————————

—————————希望你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
自己把档案取了 拿到你们家乡市一级的人力资源市场存放

二、请告诉我奇山所的文化民俗。急用!越快越好!

  烟台(别名“奇山”)城市的兴起,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洪武三十一年(1389 年),为防御外寇入侵,在芝罘岛对岸临海北山(即今烟台山),修筑报警狼烟墩台,从此有了“烟台”之名。与此同时,设立了军事组织“奇山守御千户所”,修筑了有坚固城墙的奇山所城,这又是烟台别名“奇山”的缘由。现在,几乎所有旧日的村庄都已变为市区的大街小巷,所城则作为古迹保留下来。所城在烟台常被称为“所城里”,城虽不大,东、南、西、北关俱全,十字街之外,有沿旧城墙环行的更道街,一切都还保留着一所军事守备城的格局。一座明代的城,一城明清时代的建筑。所城在高楼大厦包围中,象一株古树,是烟台城市的根。
  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置福山县,芝罘岛划归为福山县东北保,之罘村划为芝罘社。其后,芝罘一直为福山县属地,直到1934年山东省政府设立烟台特别行政区,脱离福山县,划属烟台特别行政区。元末明初,部分之罘村居民开始向之罘海湾南部移居,以捕鱼为生或兼作山丘农耕。此外,还建有数处零落鱼寮、山茅,人数不过数百,大多为季节性流动人口,没有形成正式命名的村屯,其中也有固定渔户,如高、初、夏、于、姚、刁诸姓,除从事渔业外,还占山划地自耕,被称为“占山户”。这些住户可算是早期烟台居民。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边疆,民众深受其害,国家不得安宁。为防倭寇侵犯骚扰之祸,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和所(大体编制,5600人为一卫,设指挥史官:1120人为一所,设千户官;112人为百户所,设百户)。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春),在宁海卫(今牟平区)辖区内设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建所城。当时,这是在全国属于建所较晚的千户所,距今已600年历史。

  今天,奇山所城所在地已属芝罘区繁华地段,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包围。然而,当初奇山守御千户所得建址却有些讲究,其命名也有些说法。若追究起来,需从历史和古兵法的角度去考察。

  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奇山之名来历,古有三说。一说指“塔顶”,海拔397米,素称南山。民间相传,昔有“仙人奕棋”其上,称名棋山,演音为奇山。二说古时某夜飓风突起,一夜之间将上矿东南部堆起一座土山丘,众人皆以为奇,遂名为奇山。三说玉皇顶原名为奇山,海拔72米,元代末建有玉皇庙,后建戏台,两边石柱又联曰:“蟾窟映奇山聊籍衣冠妆黛传演来名象真情,蜃楼记沧海试看锦绣文章粉点出兴衰戏剧”,联中“蟾窟映奇山”是历史保存有关“奇山”名称刻石的唯一资证。玉皇庙距奇山所城建址中心地直线距离仅有1500米,中国古有“以近取名”传统,故用“奇山”命名所城顺理成章。

  再从古兵法角度考察。筑城房卫必须具备进攻、防守、退却的军事必备条件。从当初奇山所城所处的地理环境看,北有芝罘岛、崆峒岛作天然防卫屏障,南有塔山群峰可作退却之地,中有东西两河(即近解放路和西南河路,原为两条河)防御,又能从河中引水作城壕防御;所城不远处海边北山(即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一有敌情发生,便可传递烟火信号;东有宁海卫,西有福山县城,进行东西军事联络极为方便。奇山所城位址设计也极为讲究,它的南北轴线与塔山至烟台山的南北轴线正相吻合,所城南门与玉皇庙并行齐线,这种布局设计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兵法设城的军事指导思想。

  奇山所城占地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城设西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之上设城楼,专作了望指挥。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均衡设“铺”、“铺”呈圆弧状,突出城墙外,可以三面御敌,形成四楼十六铺防御格局。城墙内侧设有环形马道可直通城上应战。城内设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作为军事专用道路,这是老烟台境内最早的街道,如今已变迁为芝罘区所城里大姐。所城内西北部(今时彦街)设千户所衙及随职官眷住房;城内东北部(原高家胡同、傅家胡同)设练兵场;城内西南部(今仓余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建卫所同期,因在北门(今烟台山)设建狼烟墩、台,民间岁有烟台之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罗博修《福山县志》,其卷一“地舆图”中标有沿海墩、台共15座,自西向东14座依次标注为墩,唯有最东面的一座标注为烟台(即今烟台山),这是现存历史地图中关于烟台最早的文字记载资料。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何乐善修《福山县志》,其中写道:“有巨石似船形(指“造化奇观”刻石),在烟台上”,再次出现烟台二字。

  奇山所城建立后,没有发生重大倭寇侵袭事件,基本处于安宁太平时期。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廷旨令将奇山守御千户所废除,军变民地,改称奇山社,行政上归福山县管辖。废卫所制后,原千户、副千户、贬为庶人,官兵解甲,多从事农工商。所城内原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宅,逐渐把军事建设结构改建成为民众居住房,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称。因民宅建筑大兴,人口逐渐增多,其中张、刘两大姓很快发展到2000多户,他们建房最多,对外出租,民众时有“所城张家”、“所城刘家”之称。军变民地是奇山所城的重大历史变迁,外地姓氏应时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奇山所内人口随之向外扩张,经济逐渐兴旺起来。这时期,奇山所及周围已形成13个固定村庄,时称奇山社十三村。它们是所城东门、西门、南门、北门4村,以张、佘姓居多;奇山所正南部的上夼村,以迟、李、荆、孔姓居多;奇山所西部的世和村,以张姓居多;奇山所西南部的南关村(曾名西南关、所南关),以张、刘姓居多;奇山所东南部的所东庄,以曲、张、傅姓居多;奇山所西北部的大、中、小海阳村,以张、刘、袁、王、姓居多。各村之间均设有道路相通。奇山社十三村人口来自四面八方,近有芝罘岛大?村、福山县、牟平县、海阳县、文登县等地,远有齐河县、曹县、聊城、高唐以及河北、河南、湖北、辽宁等地。十三村因人口籍贯复杂,诸如诞生、婚嫁、丧祭、节庆、妆饰习俗与方言各有所异。

  烟台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说她古老是因为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更新世晚期就有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说她年轻,她是山东第一个开埠的城市,19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法在天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鉴于烟台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都优于登州,1860年,将通商口岸迁到烟台,烟台成为了当时中国十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烟台名字的由来

  “烟台”的名字起源于芝罘湾北山顶峰上建的那座施放烽烟的墩台。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即举火升烟报警,称为烽烟,施放烽烟的台称为“烟台”明洪武31年(1398年),为防止倭寇袭扰,在奇山脚下修建了守御千户所,同时在北山上修建了举火升烟报警的“烟台”。15世纪后期,日本诸侯混战,一大批溃兵败将成了失掉军职的“武士浪人”,他们伙同牟利无门的商人,形成一股侵害中国沿海的邪恶势力,因为日本古称“倭奴国”,所以被称为“倭寇”。北山虽是一座不高的荒丘,却是三面环海的制高点,因此才把“烟台”修在峰顶上。“烟台”高6.5米,长15米。用特制大青砖砌成,顶部四边有垛口,形同城墙。
  “烟台”二字最早出现在清康熙12年(1673年),福山知县罗博所修《福山县志》“地舆图”上,图上标有14座“墩”和1座“台”( “墩”与“台”的功能虽然相同,但却是两种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墩”是用土堆积而成,“台”则是高而平的建筑)便是北山上的“烟台”。清乾隆27年(1762年),福山知县何乐善重修了《福山县志》时便将北山称作烟台山了。
  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图腾,因此中原人称这些少数民族的军队为“狼兵”,当“狼兵”入侵时,便燃烽烟报警,故称为“狼烟”。据考古学家考证,烽烟的燃料是芦苇、红柳和杂草,所谓狼粪,燃烧时其烟直直上升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烟台”建成后,芝罘湾基本处于宁静状态,因此“烟台”上很少施放烽烟,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烽烟滚滚而来,芝罘湾失去了原有的宁静,这烽烟便是帝国主义侵我中华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帝国主义列强称霸烟台,总揽烟台海关的英国人1905年在烟台山上的“烟台”建了一座灯塔,把举火升烟报警的“烟台”变成了指引舰船进港的“灯台”,这无疑是帝国主义侵华的物证,但也反衬出历史的进步,说明古老的烟台开始步入了近代史。遗憾的是这座被视为烟台象征的“烟台”、灯塔结合体,于1982年9月被彻底拆毁。

  老烟台十三村

  烟台历史上曾有过“十三村”时期,如果说明洪武年间设立的奇山守御千户所是烟台的形成期,清康熙年间废除卫所守御体系后,在奇山所基础上扩展成为十三个村庄,烟台从此进入发展期。
  13村虽然属福山县管辖,可是由于村民大多是外地人,而且构成复杂,因此民俗风情、语言差异都很大,当地习俗与外来习俗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产生了不同于福山,也不同于周边各县的烟台方言。品味烟台方言,很多发音与京剧采用的中原音韵相同,有人戏称烟台话是“上北(bai)京往北(bo)走”。
  如今,由于奇山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里4村基本保持原貌,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城外9村,早已变成了现代都市的组成部分。有的村名则被改为街名而被延续下来,如仓浦街、西南关街、上夼路、大海阳路等,当人们穿行在以村名命名的大街上,漫步在13村遗址上,一定会感悟历史车轮的快捷,弹指一挥间,村庄变城市。展望未来,烟台必将更加美好。

  白石村与白石文化

  1989年4月,日本第二次中国原始农耕史考察团考察烟台的白石文化,他们一行11人,来到位于市区中心黄金顶北麓坡地上的白石文化遗址,考查团的到来足见白石文化的重要性。在一座城市的中心,拥有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在全国都是罕见的。1962年首次发现,1980年和1981年,两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陶、石、骨、角、牙、蚌器700余件,可复原的碎陶器4万余片,同时还发现墓葬两座。这两次发掘面积虽然只有227平方米,但地层关系清楚,出土文物丰富,为建立胶东原始文化序列,探讨胶东文化起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由此证实胶东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白石”两字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带地下有白石(石灰石),自从这一带有了居民后,便被称为白石村。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先民之所以定居于此,是因为这里南靠山林,北临大海,高度适中,坡势平缓,不但适合发展原始山林农业,也为牧渔采猎提供了便利。从出土文物分析,白石村遗址虽然与山东内陆密切联系,但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文化面貌有差异,经济类型有区别。除原始农业外,海洋采集捕捞和狩猎占有较大比重,基于白石村遗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被史学界定名“白石文化”。

  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是看它的文化,白石文化是烟台最原始、最重要的文化。

  历史为烟台留下了一座所城。

  如今,漫步所城十字大街,透过拴马石仿佛都能叩听到600年前的铁骑嘶鸣,站上附近的高点俯瞰所城,那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四合院仿佛依然升腾着600年前的炊烟。这座具有6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无疑是一张烟台的名片。

  因为,早在明代,奇山所城便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抗倭的名城,有了“奇山所城”,才有了“狼烟墩台”,有了“狼烟墩台”,才有了“烟台”之“名”。

  所城,在一定程度上是烟台的根。岁月沧桑变迁,所城正在一点点被侵蚀风化,当许多老烟台人和我们一起“守望”所城,“把根留住”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呼声。《最美烟台》记者近日寻访众多关注所城的有识之士,听取他们的声音。

  奇山所城,烟台无价的财富

  历史为烟台留下了一座所城,所城的每个角落都写满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奇山所城正式建立,并设有狼烟墩台。1987年,所城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城的“文保价值”也被人们重视起来,它的历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专家学者们争相研究的话题。

  71岁的所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春钺说,现在所城里的很多古建筑依然存在,“比如所城的象征———千户衙门,试想当年,清顺治皇帝颁诏撤销奇山所建制,官兵立即卸甲归田或者另谋生计这很自然,而作为军事设施的千户衙门和兵营等众多建筑,绝不会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而是有一个改变使用功能、改建、拆建逐步改造的漫长过程。而作为首府的千户衙门更不会率先拆除,只是经过改变,成为张家祠堂。换句话说,当时的千户衙门至今依然存在着。”

  而除了“千户衙门”,一些明代的道路也是清晰可见的。根据史志《登州府志》记载:“奇山守御所成:砖城,周两里,高二丈二尺,门四,南门为‘福禄’,北门名‘朝崇’,东门名‘保德’,西门为‘宣化’。”所城虽历经各个时期,经过后代不断改造,发展至今,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边界和主干道路网格局,现所城大街、北门里大街、南门里大街就是《登州府志》记载的十字大街。现在的南门里东西巷,北门里东西巷,东门里南北巷,西门里南北巷就是明代建城时屯兵式跑马道。“以上所述建筑,至今保留完好,也必将会成为所城今后改造的最基本模块。”张春钺说得很激动。

  72岁的市老科协原副会长赵义堂则认为,奇山所城是“狼烟墩台”也就是“烟台”的由来,“保护这样的历史遗迹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利用,现在国内很多城市没有古迹,都在争抢甚至捏造,为什么我们拥有,却不好好加以利用呢?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看到这些资源,这些光荣的历史!”

  所城人家小院中的山楂树

  守御千户所,往昔能否重现?

  如何利用?如何改造?很多老烟台有着自己的想法。有人提议,在保护风貌,保持原有街区结构和空间及特征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设施条件,修建、维修甚至修复部分有历史风貌的建筑;有人提议,将位于城西北的张家祠堂改建为所城展览馆;还有人提议,在原东门、西门的位置上建两座牌坊,以此作为再现所城风貌的重要窗口……

  “明代的奇山守御千户所主要建筑有古城墙、千户所衙、练兵场等。”72岁的市老科协城建委主任毕浩说,“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修炮楼碉堡将城墙大部分拆除,后来在1956年和1972年,为了修建胜利路和拓宽南大街,又拆除了城墙和四门,所城的基本外围结构消失殆尽,可是城墙的遗址至今还能够找到。”

  他认为,恢复主要建筑自然应该是所城改造的重点,而对于奇山所城整体保护,重要一环就是恢复奇山所城的古城墙,只有恢复了古城墙,“才能使奇山所城较完整的体现抗倭城堡的传统形制”。他说,“奇山所城古军事城堡”和“以军事为主的古城风貌景观区”两大古建筑群应该是所城建筑保护和改造的主要方向。他说,“尽管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已被拆除建筑物原则上不予恢复,但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城市中,具有标志作用、意义重大亦可恢复。奇山所城是烟台城市发源地,是烟台城市历史的标志,而城墙又是所城的标志,恢复城墙,是恢复奇山所城、恢复烟台城市历史的标志。”

  已故烟台学者谭洪鑫也曾说,所城作为一座典型的东方古城堡,官邸民宅敦实古朴,突出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今的所城作为明代的建筑格局已基本不存在了,现在保留下来的基本上是清代以后沿袭明代格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筑,尽管近年来对其有较大的破坏和改造,有的房屋维修后红砖红瓦古韵无存,但其城墙走向、街道格局和大部分民居还保留原来的风格。

  他建议,若全部恢复原来的古建筑风格,存在很大困难,但比如可以选取几座保存尚好的四合院,恢复其明清时期的风格,从拴马石、照壁、门簪到瓦当、木棂窗、神龛等,一一精雕细琢,对城门、城楼、城墙和几所庙宇以及祠堂等,要尽量恢复原貌,打造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古城堡。

  城中古城,烟台标志性名片

  除了恢复古建筑,有人还提出建议,那就是确定功能分区,将所城整修成具有综合功能的文化旅游城。

  “奇山所城应具有文化旅游综合功能,做到居住、旅游观光、文化文物交易、烟台特产商贸、烟台名吃、明清社会演示、市民休闲健身活动融为一体。”毕浩表示,“只有这样,才能使奇山所城成为烟台市内的蓬莱阁,使人们到烟台必到奇山所城,提升所城乃至烟台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将600多年前烟台的城市史、文明史、文化史延续下去。”70岁的市老科协原会长韩仕兴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烟台作为一个文化大市、旅游大市,要在时时处处有所体现,而所城就应该是这样一个留住外地客人的地方!让古为今用,让那些古老的城墙活起来!”

  “这一设想,任重道远,”毕浩说,“要在所编规划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进行深入考察和安全验证,对保留完整的四合院房屋要修旧如故,完善室内设施;对部分墙体开裂、基础沉陷、居住使用危及安全的房屋,按照规划确定功能和明清时代建筑风格重建;对部分违法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通过对现有房屋和街巷保护整治,这样,奇山所城才能具有文化旅游的综合功能。”

  记者了解到,今天的所城依然居住着1100多户居民。整修所城内的基础设施和道路街巷和尽快调整和完善奇山所城的保护规划也是打造烟台市内“蓬莱阁”的重要一环。“通过保护整治,奇山所城内基础设施要完善,要水、电、暖、气、电信配套齐全,达到现代人群居住、服务、办公地要求和条件;并对所城内的道路街巷进行恢复整治,做到街巷畅通和疏通消防通道,保证人们的居住安全,”韩仕兴说,“对于究竟应该如何调整和完善奇山所城的保护规划,如何对建筑物进行保护界证,如何修旧如旧,如何建成文化旅游名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张春钺讲述所城故事

  把根留住,让民俗文化“复活”

  所城,不仅是一个明清民居建筑群,而且还是一个保存较好的一处民俗传承文化的所在,张、刘等大姓人家在这里居住了600余年,他们的衣食住行、节日、礼仪、信仰、民间艺术、口头文学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挖掘所城的文化内涵也成为所城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果所城不在了,居民必将四方分散,靠几百年聚居形成的所称民俗文化也必定随之消失,这就无从谈什么开发了。”烟台民俗学者安家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观点看,深入地研究‘所城文化’,以寻找烟台地域文化的准确定位。”

  安家正说,一定程度上,烟台的地域文化是“非驴非马”的,比“内陆文化”,它没有很厚的民俗沉积,比“海洋文化”,又有明显的封闭性,所以如何寻根,找出“所城文化”各个层面上的优点和弱点,扬长避短,才能真正使烟台变得有文化、有品位。而从眼前的意义上看,不妨先开掘“吃文化”,为旅游业提供一些“无形资产”,带来旅游业的振兴。“如今的烟台已经将旅游业当做了支柱产业,旅游业得讲究吃、住、玩、购一条龙服务。烟台的吃文化极有基础,其根便在所城!”

  已故著名民俗家山曼先生也曾以《留得青山在》为题撰文对所城保护建言。他提到,从文物的角度上说,奇山所城应该保护,从民俗文物的角度,所城更应当保护,“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留下所城这座青山,以后所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普通的烧柴。”

  也许正因如此,所城的规划和改造还在“守望”中。说不清是步履迟缓还是出手慎重,但有一点却是最值得肯定的,他们都深知,要“把根留住”。

  奇山所城的历次规划

  所城是源,所城也是根,为了改造所城,烟台有关部门先后有过多套规划方案出炉,不过至今难寻定案。

  1992年,天津大学建筑系编制的《烟台奇山所保护区更新保护规划》中提到:“保护所城风貌,维持原有街区结构、尺度和空间特征的前提下,改善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旅游和城市开发相结合,以居住为主的风貌区,以四合院形式组织建筑群”。在这次更新保护所城规划中,仅保留张家祠堂、刘家祠堂、城隍庙以及刘家祠堂路西一组四合院,其余房屋均拆除,保留现所城十字大街和原城墙内侧环形路道路网格局。以保护为辅,更新为主,商业开发气息很浓,许多专家、学者都不同意,因此没有被批准。

  1999年11月,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所城的保护进行了简要阐述,但也只是明确了所城的“保护范围———东起北河街,西至胜利路,南至南门外大街,北到南大街”以及“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范围以外100米。”其他只是一些保护原则,可操作性差,无法实施有效保护。

  2002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烟台奇山所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本次规划根据国家《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等法规,以文物保护为出发点贯穿整个规划,符合文物保护原阵型和基本要求,划定了奇山所城“保护区范围”和“控制地带”,定位奇山所城是烟台城市发源地的地位,为有效保护所城开创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过,据了解,这次规划由于参加人员全是学生和技术员,年轻经验少,更重要的是任务重、时间紧,仓促之下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对所城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和研究,存在一定原则性问题。新的规划还在酝酿之中。
来自:
感受:
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到1950年时,所城城墙已所剩无几,政府将其全部拆除,所城已不能再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城”了,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年城墙的踪迹。 现如今,所城所在地已属芝罘区繁华地段,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所城,在栋栋高楼掩映下,陆离斑驳地守望着历史,重拾残缺的记忆,把一份厚重、一份责任深深地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冬日清晨,踏着港城特有的薄薄清雾。记者沿着北门里街往南走,板石小路,青砖瓦房 作为老烟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那个所城里已经离我们远去,多数建筑物经过历年的维护修缮已失去了原貌。 如今,漫步所城十字大街,透过拴马石仿佛都能叩听到600年前的铁骑嘶鸣,站上附近的高点俯瞰所城,那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四合院仿佛依然升腾着600年前的炊烟。这座具有6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无疑是一张烟台的名片。
文化民俗:
所城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海防设奇山所,驻防军东通宁海卫,西由福中前所,以达登州卫,设墩台狼烟,俗呼之为烟台。烟台之得名,由此而始。所建城池,后俗称所城。
所城具有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特点,方型,有城无廓,清光绪《山东通志》记载:“砖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楼铺十六座。”四边城墙中部均开设城门,门楼上建有庙宇。下层为指挥所,上层为远望所。城墙内侧建环形马道,城内街道布局呈方格网状。匡裕祥《烟台笔记》说“有东西南北四门,门上俱有望楼。城内有十字街,街道俱以石铺,平平坦坦,颇适步行。”十字形的城内主干道形成了全城的主轴线,在这条中心大道上布置有重要的公共性建筑,如官府衙门、祠堂等。城西北设千户所衙及随职官眷住房,东北设兵营及马棚、兵械库,东南设练兵场,西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

奇山所城,成为烟台最早的居住地。最初城内守军百余人,其后屯戍官兵及家属不断从外地迁入,在所城周围逐渐形成一些居民聚落点,并随人口的发展,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明嘉靖年间,居民点遍布东关中街、南大街、西沟街、裕盛胡同、南门外等街道。外地迁入居民也开始进行海产品、手工艺品和房地产经营,工商业逐步发展,城区逐渐扩大。

康熙年间,奇山所废除,改称“奇山社”,军变民地,官兵解甲,从事渔农工商,所城由军防变为单纯的居民区。所城内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宅,人口逐渐增多,也不断有外地人口流入,奇山社内人口随之向外扩张,经济日益发达起来。奇山社及周围形成13个固定村庄,时称奇山社十三村,十三村人口近来自牟平、海阳、文登诸县,远来自高唐、聊城及河北、河南、东北等地。张相文在《齐鲁旅行记》中称奇山所“海通以前,仅一乡村,以张刘姓为最著,今则鳞次栉比,与高廛连属矣。”

所城位置,处于东河、西河之间。其时烟台,不过一渔寮耳,渐而帆船有停泊,其入口不过粮石,出口不过盐鱼,商号几十家。在近海的地方已有船只开始停泊,烟台缓慢地发展着商业职能。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大小街路十几条。所城周围,只有几个零星的居民点,在附近每隔五天有一个不大的集市。

奇山所从设置到废除,有城无市,仅为居民点。商业性开放型的“市”,则从芝罘海湾向南逐渐形成。自明代开始,港口活动中心从芝罘湾移向南部的西南河口一带。渔民和商户为求吉祥,在西南河口东侧建海神庙。1810年重修扩建为“天后宫”,民众称之为“大庙”,逢出海和收泊,在此虔祀天后,祈佑平安,报答神庥。因此,“大庙”所处的西南河口成为新的港口活动的中心场所,居民与运军粮的船只进行交易,庙前大街成为商贸活动场所,并逐渐形成东西一里有余的、为地内商民开设行栈之所的商业街市,这条商业街就是北大街的原始基型。

烟台(别名“奇山”)城市的兴起,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洪武三十一年(1389 年),为防御外寇入侵,在芝罘岛对岸临海北山(即今烟台山),修筑报警狼烟墩台,从此有了“烟台”之名。与此同时,设立了军事组织“奇山守御千户所”,修筑了有坚固城墙的奇山所城,这又是烟台别名“奇山”的缘由。现在,几乎所有旧日的村庄都已变为市区的大街小巷,所城则作为古迹保留下来。所城在烟台常被称为“所城里”,城虽不大,东、南、西、北关俱全,十字街之外,有沿旧城墙环行的更道街,一切都还保留着一所军事守备城的格局。一座明代的城,一城明清时代的建筑。所城在高楼大厦包围中,象一株古树,是烟台城市的根。
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置福山县,芝罘岛划归为福山县东北保,之罘村划为芝罘社。其后,芝罘一直为福山县属地,直到1934年山东省政府设立烟台特别行政区,脱离福山县,划属烟台特别行政区。元末明初,部分之罘村居民开始向之罘海湾南部移居,以捕鱼为生或兼作山丘农耕。此外,还建有数处零落鱼寮、山茅,人数不过数百,大多为季节性流动人口,没有形成正式命名的村屯,其中也有固定渔户,如高、初、夏、于、姚、刁诸姓,除从事渔业外,还占山划地自耕,被称为“占山户”。这些住户可算是早期烟台居民。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边疆,民众深受其害,国家不得安宁。为防倭寇侵犯骚扰之祸,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和所(大体编制,5600人为一卫,设指挥史官:1120人为一所,设千户官;112人为百户所,设百户)。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春),在宁海卫(今牟平区)辖区内设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建所城。当时,这是在全国属于建所较晚的千户所,距今已600年历史。

今天,奇山所城所在地已属芝罘区繁华地段,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包围。然而,当初奇山守御千户所得建址却有些讲究,其命名也有些说法。若追究起来,需从历史和古兵法的角度去考察。

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奇山之名来历,古有三说。一说指“塔顶”,海拔397米,素称南山。民间相传,昔有“仙人奕棋”其上,称名棋山,演音为奇山。二说古时某夜飓风突起,一夜之间将上矿东南部堆起一座土山丘,众人皆以为奇,遂名为奇山。三说玉皇顶原名为奇山,海拔72米,元代末建有玉皇庙,后建戏台,两边石柱又联曰:“蟾窟映奇山聊籍衣冠妆黛传演来名象真情,蜃楼记沧海试看锦绣文章粉点出兴衰戏剧”,联中“蟾窟映奇山”是历史保存有关“奇山”名称刻石的唯一资证。玉皇庙距奇山所城建址中心地直线距离仅有1500米,中国古有“以近取名”传统,故用“奇山”命名所城顺理成章。

再从古兵法角度考察。筑城房卫必须具备进攻、防守、退却的军事必备条件。从当初奇山所城所处的地理环境看,北有芝罘岛、崆峒岛作天然防卫屏障,南有塔山群峰可作退却之地,中有东西两河(即近解放路和西南河路,原为两条河)防御,又能从河中引水作城壕防御;所城不远处海边北山(即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一有敌情发生,便可传递烟火信号;东有宁海卫,西有福山县城,进行东西军事联络极为方便。奇山所城位址设计也极为讲究,它的南北轴线与塔山至烟台山的南北轴线正相吻合,所城南门与玉皇庙并行齐线,这种布局设计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兵法设城的军事指导思想。

奇山所城占地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城设西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之上设城楼,专作了望指挥。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均衡设“铺”、“铺”呈圆弧状,突出城墙外,可以三面御敌,形成四楼十六铺防御格局。城墙内侧设有环形马道可直通城上应战。城内设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作为军事专用道路,这是老烟台境内最早的街道,如今已变迁为芝罘区所城里大姐。所城内西北部(今时彦街)设千户所衙及随职官眷住房;城内东北部(原高家胡同、傅家胡同)设练兵场;城内西南部(今仓余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建卫所同期,因在北门(今烟台山)设建狼烟墩、台,民间岁有烟台之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罗博修《福山县志》,其卷一“地舆图”中标有沿海墩、台共15座,自西向东14座依次标注为墩,唯有最东面的一座标注为烟台(即今烟台山),这是现存历史地图中关于烟台最早的文字记载资料。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何乐善修《福山县志》,其中写道:“有巨石似船形(指“造化奇观”刻石),在烟台上”,再次出现烟台二字。

奇山所城建立后,没有发生重大倭寇侵袭事件,基本处于安宁太平时期。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廷旨令将奇山守御千户所废除,军变民地,改称奇山社,行政上归福山县管辖。废卫所制后,原千户、副千户、贬为庶人,官兵解甲,多从事农工商。所城内原张、刘两大姓千户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宅,逐渐把军事建设结构改建成为民众居住房,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称。因民宅建筑大兴,人口逐渐增多,其中张、刘两大姓很快发展到2000多户,他们建房最多,对外出租,民众时有“所城张家”、“所城刘家”之称。军变民地是奇山所城的重大历史变迁,外地姓氏应时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奇山所内人口随之向外扩张,经济逐渐兴旺起来。这时期,奇山所及周围已形成13个固定村庄,时称奇山社十三村。它们是所城东门、西门、南门、北门4村,以张、佘姓居多;奇山所正南部的上夼村,以迟、李、荆、孔姓居多;奇山所西部的世和村,以张姓居多;奇山所西南部的南关村(曾名西南关、所南关),以张、刘姓居多;奇山所东南部的所东庄,以曲、张、傅姓居多;奇山所西北部的大、中、小海阳村,以张、刘、袁、王、姓居多。各村之间均设有道路相通。奇山社十三村人口来自四面八方,近有芝罘岛大?村、福山县、牟平县、海阳县、文登县等地,远有齐河县、曹县、聊城、高唐以及河北、河南、湖北、辽宁等地。十三村因人口籍贯复杂,诸如诞生、婚嫁、丧祭、节庆、妆饰习俗与方言各有所异。

学校布置的吧!我早就做完了
烟台(别名“奇山”)城市的兴起,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洪武三十一年(1389 年),为防御外寇入侵,在芝罘岛对岸临海北山(即今烟台山),修筑报警狼烟墩台,从此有了“烟台”之名。与此同时,设立了军事组织“奇山守御千户所”,修筑了有坚固城墙的奇山所城,这又是烟台别名“奇山”的缘由。现在,几乎所有旧日的村庄都已变为市区的大街小巷,所城则作为古迹保留下来。所城在烟台常被称为“所城里”,城虽不大,东、南、西、北关俱全,十字街之外,有沿旧城墙环行的更道街,一切都还保留着一所军事守备城的格局。一座明代的城,一城明清时代的建筑。所城在高楼大厦包围中,象一株古树,是烟台城市的根。
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置福山县,芝罘岛划归为福山县东北保,之罘村划为芝罘社。其后,芝罘一直为福山县属地,直到1934年山东省政府设立烟台特别行政区,脱离福山县,划属烟台特别行政区。元末明初,部分之罘村居民开始向之罘海湾南部移居,以捕鱼为生或兼作山丘农耕。此外,还建有数处零落鱼寮、山茅,人数不过数百,大多为季节性流动人口,没有形成正式命名的村屯,其中也有固定渔户,如高、初、夏、于、姚、刁诸姓,除从事渔业外,还占山划地自耕,被称为“占山户”。这些住户可算是早期烟台居民。

明初,倭寇侵扰沿海边疆,民众深受其害,国家不得安宁。为防倭寇侵犯骚扰之祸,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和所(大体编制,5600人为一卫,设指挥史官:1120人为一所,设千户官;112人为百户所,设百户)。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春),在宁海卫(今牟平区)辖区内设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建所城。当时,这是在全国属于建所较晚的千户所,距今已600年历史。

今天,奇山所城所在地已属芝罘区繁华地段,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包围。然而,当初奇山守御千户所得建址却有些讲究,其命名也有些说法。若追究起来,需从历史和古兵法的角度去考察。

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奇山之名来历,古有三说。一说指“塔顶”,海拔397米,素称南山。民间相传,昔有“仙人奕棋”其上,称名棋山,演音为奇山。二说古时某夜飓风突起,一夜之间将上矿东南部堆起一座土山丘,众人皆以为奇,遂名为奇山。三说玉皇顶原名为奇山,海拔72米,元代末建有玉皇庙,后建戏台,两边石柱又联曰:“蟾窟映奇山聊籍衣冠妆黛传演来名象真情,蜃楼记沧海试看锦绣文章粉点出兴衰戏剧”,联中“蟾窟映奇山”是历史保存有关“奇山”名称刻石的唯一资证。玉皇庙距奇山所城建址中心地直线距离仅有1500米,中国古有“以近取名”传统,故用“奇山”命名所城顺理成章。

再从古兵法角度考察。筑城房卫必须具备进攻、防守、退却的军事必备条件。从当初奇山所城所处的地理环境看,北有芝罘岛、崆峒岛作天然防卫屏障,南有塔山群峰可作退却之地,中有东西两河(即近解放路和西南河路,原为两条河)防御,又能从河中引水作城壕防御;所城不远处海边北山(即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一有敌情发生,便可传递烟火信号;东有宁海卫,西有福山县城,进行东西军事联络极为方便。奇山所城位址设计也极为讲究,它的南北轴线与塔山至烟台山的南北轴线正相吻合,所城南门与玉皇庙并行齐线,这种布局设计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兵法设城的军事指导思想。

奇山所城占地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城设西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之上设城楼,专作了望指挥。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均衡设“铺”、“铺”呈圆弧状,突出城墙外,可以三面御敌,形成四楼十六铺防御格局。城墙内侧设有环形马道可直通城上应战。城内设十字大街直通四门,作为军事专用道路,这是老烟台境内最早的街道,如今已变迁为芝罘区所城里大姐。所城内西北部(今时彦街)设千户所衙及随职官眷住房;城内东北部(原高家胡同、傅家胡同)设练兵场;城内西南部(今仓余街)设兵营伙房及粮草仓库;建卫所同期,因在北门(今烟台山)设建狼烟墩、台,民间岁有烟台之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罗博修《福山县志》,其卷一“地舆图”中标有沿海墩、台共15座,自西向东14座依次标注为墩,唯有最东面的一座标注为烟台(即今烟台山),这是现存历史地图中关于烟台最早的文字记载资料。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何乐善修《福山县志》,其中写道:“有巨石似船形(指“造化奇观”刻石),在烟台上”,再次出现烟台二字。
请问你是潇翔的吗······是烟台的吗······是山东的吗······ 我也有这个表 也要收获感悟 我们有两个表 一个文化 一个发展变迁 你看看这段行不行
综观所城里五座庙宇所祀奉的神,实际上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把被尊为神的历史人物祀奉在所城里,充分体现了奇山人“军转民”后向往新生活的心态。奇山人崇拜比干,是因为他无私无畏。奇山人崇拜关羽,是因为他忠刚义烈。奇山人崇拜祝融,是因为他“能光融天下”。奇山人崇拜药王,是希望免病消灾。奇山人崇拜杨戬,是期望天下太平。奇山人把芝罘湾改称太平湾,把八条街巷命名太平街巷,充分体现了奇山人期望天下太平的心愿。

三、孝感市名字的由来?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六位。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扩展资料

风景名胜

1、董永公园

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孝感市城区槐荫大道东段,距武汉市60公里。孝感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一九八四年建成,占地75亩,分为三个区域。

2、双峰山森林公园

双峰山森林公园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北部的孝感市区东北部,距孝感市区31公里,天河机场70公里,武汉市区7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擦境而过。

双峰山森林公园奇峰竞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花香鸟语、碧水涌翠、风景秀美,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也是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森林繁茂,森林覆盖率为88.2%,海拔873.7米,双峰山景点有54处之多,尤其是这里有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屯兵打过仗可称湖北第一寨的白云古寨;有清代乾隆帝南巡路过亲笔赐的“天下第一泉”;还有距武汉市最近的天然溶洞——青龙洞等。

3、白兆山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的烟店镇,属大洪山余脉。山上树林多为松柏,林密但无高大乔木。安陆市开辟了以白兆山为主体的太白游览线,著名的景点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等,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里峰回路转,山峦叠翠,常年鸟语花香,甘泉流长,是旅游观光、寻幽览胜的好地方。桃花岩下有一岩洞,名曰桃花洞,可容人攀越。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我不晓得啊~~

四、古筝专业在哪个城市有发展空间,误人子弟的就算了! 要是可以的话,说说原因!

除省会城市的二线城市吧!因为省会城市大学多,学这个专业的人也多,竞争激烈!二线城市虽然学费稍便宜,但没那么多人和你抢了!
嗯 我和楼上的考虑的差不多,地级城市发展比较好,课时费也不低 而且 经济水平和人均消费能力也不错。
可选择到少年宫、民办艺术学校就业,课时费应该可以达到60-80之间吧
或者选择创办艺术教学中心。
推荐关注中筝网
应选择南方地区。古筝是南方地区的强项。比如苏杭之类的城市,河南也很多。

五、太原有哪些大学?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8太原市大学名单,总共43所,其中一本、二本、三本等本科20所,专科学校23所。

太原一本大学名单

1、山西大学

中文名:山西大学 ,英文名:Shanxi University ,简 称:山大 , 创办时间:1902年,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综合,属 性:一省一校、省部共建大学。

2、中北大学
中文名:中北大学,英文名: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简 称:中北(NUC),创办时间:1941年5月(校庆日:9月8日),类 别:公立大学,一本大学,学校类型:综合,研究生院,教研1型,
属 性:小211工程、卓越、兵工七子、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

3、太原理工大学
中文名:太原理工大学。英文名: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 称:TUT或TYUT,创办时间:1902年,类 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属 性:211工程 卓越计划

二本: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三本:太原理工现代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中医学院

民办有山西应用科技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拓展资料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原市大学名单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    
1    山西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3    中北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4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5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6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7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8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9    太原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10    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11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2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3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4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5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6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7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8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本科    民办    
19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0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1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2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3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4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5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6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7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8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2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0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1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2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4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5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6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7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8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39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40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市    专科    民办    
41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42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43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专科

一本:

1、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TYUT,位于山西省会太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5年跻身《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400强。

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1962年归属山西省。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868名,硕士研究生4918名,博士研究生766名,以及来自五大洲的留学生。

2、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

学校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称山西大学堂, 元年(1912年)初改名为山西大学校。   七年(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  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

学校有坞城、大东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6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学校设29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17个双学位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山西大学图书馆为华北地区占地最大、省内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馆藏文献361.7万册,电子图书2535(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亿元。学校全日制本科生21011人,各类研究生6948人。

3、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山西太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 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航天核心院校,属国家二级保密单位,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

中北大学创办于1941年5月,前身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后历经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

截至2016年2月,中北大学共有主校区、朔州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501亩,建筑面积近1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3亿元,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亿元,拥有藏书291万册;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共有教职工2368人;共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63个。

二本:

1、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经、管、法、文、理、工、教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的多科性财经大学。为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山西老八所高校之一。

山西财经大学作为山西省属高校,在华北地区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山西省历年来高考中,分数线一直居于省属 高校第一,并且辐射到周围各省。毕业生质量比较高,毕业生在全国各大银行,各大证券公司,各大保险公司均有不错口碑。

山西财经大学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汲取了晋商的传统与文化,是全国财经类院校中文化积淀最深的高校,是新晋商的摇篮。

2、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太原科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学、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山西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3、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 理、管、法、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院校占地面积1740亩,建筑面积67.59万平方米。

4、太原学院

太原学院(原太原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太原市本土第一所以所在城市命名的公办本科院校,位于太原教育园区中央。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2002年太原市教育学院、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园林技校撤销原建制并入我校,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

5、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位于山西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是省城唯一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是国家教育部1999年3月批准,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

三本:

1、太原理工现代学院

2、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3、山西中医学院

回忆太原十七中高29班
十年动乱的文革刚刚结束,1977年我们步入了高中。教育正在步入正轨,国家百废待兴,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从老师到学生都憋足了一鼓劲,老师想着有了用武之地,我们这帮学生从文革中的盲从,彷徨,突然国家恢复高考,好象眼前一条金光大道,来的突然,来的惊喜,又来的让人措手不及。
我们的班主任是带我们数学的李有昌老师,四十多年过去了,时常会想起我们的带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李老师,总有感慨,总是念念不忘。李老师的严励是全校有名的。四十多年过去了留下对李老师的回忆却是满满的爱,深深的情,长长的思念,和道不尽的感恩。
我们这批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都在文革中,都在政治运动,学工学农,造反有理,反潮流,反师道尊严,反孔孟之道的几年中度过,我们的文化知识少的可怜,上高中第一学期,高中的知识吃力的学会了,用到初中的知识反而一概不知,老师对我们并没有放弃,各科老师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班上䃼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就象一件破衣服,䃼丁的面积几乎等于衣服的面积。老师下的功夫要比我们学生下的功夫大的多。每天上课面对的是一大堆问题,新课要上,旧课要䃼,䃼的快不行,慢慢䃼又不可能,新旧课程要顺利的衔接,老师就象在放风筝,力量过大要断线,力量小是飞不起来,总是解不完的题,补不完的课,混杂在一起真是一团乱麻。有时真有放弃努力的想法,第二天看到李老师的辛苦,总能感到他在鼓励着你,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使我们又充满了活力,有了奋斗的力量。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苦日子,度过了动乱年月,深感过彷徨迷茫,能在高中有李老师带我们是我们的幸运,每天就象有只温暖的手在牵着你,推着你,有许多希望的眼睛看着你,未来的大社会迎接着你,现在还能想起李老师对我们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高中两年每天的䃼课及寒暑假的䃼课,学校和老师没收我们一分钱,现在回想起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几个这样的大爱之心。而且都是他们主动要求䃼课,李老师的数学课䃼的最多,最辛苦。我在工作后怀着感恩的心写了首小诗想送给李老师,遗憾的是李老师没能看到,李老师也许就是人们说的蜡烛,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学生对李老师的怀念是永恒的!
写给班主任数学老师
不知你什么时候还记起,
那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一九七九美丽的春季,
有一双温暧有力的手,
把我们引向了人生方程的轨迹。
社会象个函数,
我们不断在创造奇迹。
波涛起伏的人生,
就像正弦的图迹。
人生有多少未知数的求解,
我们寻找人生的坐标系。
失败拌着泪水,
奋斗带来胜利,
勤奋的汗水,
写成了人生新的方程式
我们找到了人生新的定义域。
定义域的改变,
改变人生的值域。
微分的爱给予了学生
积分的成绩是老师的期许
老师的辛勤汗水,
使我们有了今天多重积分的成绩!
二O0四于太原
我的文学水平有限,对29班的感情,对各科老师的尊重,对峥嵘岁月的回忆是永恒的,每次与同学们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总有对李老师的怀念和敬仰,高中同学的感情不只是纯真,质朴,它有战友的情深,同甘共苦,永于攀登,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困难时,同学们同心协力,自己的一点进步感到心慰,同学的成就,替他们高兴,毎次与同学们见面,都是很激动,总想写点什么,桃水三千尺,不尽同窗情。
水调歌头《同学情》
同桌把金樽
华发又相逢
遥想四纪玩童
文革卷风云
蓬牖茅椽门前
绳床瓦灶严冬
书读艰难中
舞剑对龙门
梦断浮云中
霸桥别 音尘决 三生缘
人生苦短
浪淘樯橹度千帆
霾雾难观天枢
乘槎不见帝孙
阴晴月有缺
夕阳爱晚晴
稽首共婵娟

对李老师的怀念及对全班同学的深情会伴随我们一生。现在有了手机,有微信同学群,时刻都能联系,问候,随时能把对同学的感想表达出来,壮士暮年,雄心不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愿我们29班的全体同学和同时代的朋友安康幸福!

峥嵘岁月稠,回忆我同窗,
寒门十年苦,桃花冠众芳,
杏坛李门下,梅花寒自香,
积分三生情,正弦无尽长,
高山流水意,思君动幽篁,
霸桥伤别后,山水郁苍茫,
再见留影照,佳人水一方,
青春四十年,老夫鬓已霜,
同学昐相聚,相见叙衷肠,
千觞求一醉,不负高中狂!

太原的大学:一本有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

二本有太原学院、太原工业学院等;

三本有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等;

1、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文脉可追溯到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8日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时任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的山西大学堂。 元年(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2、太原理工大学

简介: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T),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3、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山财(SXUFE)”,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经、管、法、文、理、工、教、艺术相互支撑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4、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太原科大”,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学、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山西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省外大学毕业生档案转到省会不到生源地怎么办?》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12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