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
发布:2019-02-02 05:43:58 分类:问答精选 点击:1432 作者:环俄小编
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1.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公交线路:95路,全程约932米1、从罗文大学路口站乘坐95路,经过2站, 到达罗文西庄路口站2. 几本名著的简单的内容~~ 简·爱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
本文标题: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1.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
公交线路:95路,全程约932米
1、从罗文大学路口站乘坐95路,经过2站, 到达罗文西庄路口站
2. 几本名著的简单的内容~~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小姐很关心她。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 打击很大。
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在桑费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切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而罗切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爱到桑费尔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切斯特。
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切斯特的马,罗切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爱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
在桑费尔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切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切斯特会向布兰奇小姐求婚。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轻慢,罗切斯特却邀请简·爱跳舞,简·爱感觉到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感情。
一天,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切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切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简·爱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切斯特向她求婚,简·爱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碎片。罗切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的面罩真的成了碎片。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
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爱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简·爱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回来吧!简,回来吧!”她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彻斯特为了救她,被烧伤了一只手臂并且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爱赶到农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了。
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安娜·卡列尼娜》
在世界文坛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并肩而立的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他那三部鸿篇巨著无疑代表了19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水平。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受到举世瞩目的认同。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英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吉提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爱着吉提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吉提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吉提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黝黑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吉提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吉提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在舞会上……”
吉提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吉提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我爱他……我憎恶你……”。卡列宁考虑了决斗但又怕死;离婚又损名誉,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下贱的女人犯了罪的缘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安娜已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拍电报给到边远省份去调查的卡列宁,卡列宁匆匆赶回,但心里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的背叛安娜 卡列尼娜的封面。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爱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枪自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更加炽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奥勃朗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吉提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吉提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便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妈妈走,他含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爱不相爱?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爱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亲,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爱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你折磨我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最后以安娜,沃伦斯基和凯蒂,列文做对比,对比了两个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中二十二位第一流的诗人的诗选内。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Jane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D,1816—1855),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AgnesGrey”)的作者安•勃朗特(AnneBronteD,1820—1849)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特别是《简爱》和《呼啸山庄》,犹如一对颗粒不大却光彩夺目的猫儿眼宝石,世人在浏览十九世纪英国文学遗产时,不能不惊异地发现这是稀世珍物,而其中之一更是如此令人留恋赞叹,人们不禁惋惜这一位才华洋溢的姑娘,如果不是过早地逝世,将会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来养育读者的心灵!
忏悔录
《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氏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古时代,欧洲印刷术尚未发明,本书传抄极多,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尤为繁夥。1506年始有奥氏全集出版,以后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出版的比利时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笃会本(后收入米涅辑的《拉丁教父集》Migne:PatrologiaLatina)和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丛书》本。至1926年法国拉布利奥勒(Labriolle)教授复据维也纳本,参考了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出版了合校本,收入《法兰西大学丛书》,成为最完美的本子。
3.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
——读《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后
(文/尔雅图南)
【摘 要】史学被普遍认为是未被后现代主义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但这并不等于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界没有丝毫影响。《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一书即以中西比较的角度,给我们描述了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界的种种影响、冲击,作者通过探究后现代对历史学的影响,告诉我们,面对后现代主义我们应该采取这样一种态度:精益求精是理所当然,改弦更张则似无必要。如此,历史学才能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走出全新的未来。
【关键词】后现代; 历史学; 中西比较
《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是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史学理论与比较史学专 家王晴佳先生和 大学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古伟瀛先生合撰的以探究后现代与历史学之间关系、后现代在中西历史学界的具体表现等问题为主的学术著作,书成于2000年。这里引以论述的版本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发行的简体中文版,专供大陆史学学者参考。
一、主要内容概述
王、古两位先生这本关于后现代与历史学的著作主要内容有九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后现代主义简介”,通过前三章的内容讲述了后现代主义的缘起、后现代向“大写历史”的挑战以及后现代与语言、文本、历史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部分梳理了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脉络,包括20世纪的西方史学、历史学的多样化与后现代主义史学三章;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包含了全书最后三章的内容,分别是传统史学受到的挑战、具有后现代意识的重要中国史著作举隅、中国史研究的后现代倾向。此著的前两部分由王晴佳先生撰成,主要讲述的是后现代与西方历史学;第三部分则由古伟瀛先生编写,侧重谈论了后现代与中国史之间的种种关联。
另外,该书序言后的“导论”部分和“后现代史学要理问答”部分是理解作者观点的重要依据;“参考阅读书目”则为我们了解和学习“后现代与历史学”这一知识体系提列了一系列可用以参考的经典论著。
二、后现代与西方历史学
尽管“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已经渗入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诸如“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是“如雷贯耳”,有人甚至认为在某些文化领域,“后现代”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词汇了。但是对于历史学而言,后现代却是相对陌生的,而中国比西方更陌生。陌生是现实,但这个现实已经在不知不觉开始了全方位的变化,就我国史学界来说,近年来关于后现代与历史学的话题,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就研究的现状看,论文与专著兼有,但论文多于专著;同时专著又是屈指可数的,而论文则相对多一些,仅中国知网(CNKI)上可检索的论文就有近百篇之多。“专著少而论文多”也说明了后现代与历史学之间关系的“难以捉摸”性,这确实是不好把握的一个问题。基于这样的学术现状,这本《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讲的那样,其写作目的之一便是想弥补一下因空白而造成的缺憾。
在书的导论部分,作者回顾了现代历史编撰学的缘起,目的显然是为了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史学的冲击”做前提铺垫;紧接着便简要分析了学术界是如何一步步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作者认为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普遍理性和科学主义有着深刻的渊源,正是由于普遍理性和科学主义主导了现代西方的崛起,所以才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埋下了隐患(没有灾难之意);依此理,也正是由于普遍理性和科学主义主导了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兴起与发展,所以才为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历史学的冲击与挑战埋下了伏笔。简单看来,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理性与科学并不能统摄所有的人类能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就拿历史学来说,无论你如何力图追求历史的本相,由于语言本身的局限,这个目的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们质疑理性,开始对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科学化提出了挑战。继而,后现代主义者对风行于近现代西方史学界的所谓“大写历史”、“大叙述”或者“元叙述”等理论体系做出了解构性的批判,而且还提出了“文史不分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那个‘文史不分家’)”的观点,并按照此观点进行了颇为成功的实践。可以说这样的批判与重构实践要是进一步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后现代对历史学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面对“作者已死”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观点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面对这一挑战。书中接下来的内容对这个问题作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解答。
但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讲述后现代与历史学的现象之种种,而是先从广义上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大体系入手,详谈了后现代主义的缘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思潮开始流行于艺术文化界真正意义上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事,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后现代主义先后进入了“建筑学”、“语言学”、“文学”等领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历史学来说,由于西方现代历史哲学的兴起,渐而渐之,人们对传统的、兴起于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写历史”产生了怀疑,而历史科学主义的奠基者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所倡导的“如实直书”的“历史主义”也被种种历史研究方法所“瓦解”。就这样,后现代主义开始进入历史学领域,例如利奥塔就认为“大叙述”已经为语言的多种风格所“遮盖”,人们已无法依靠语言进行准确的历史研究。另外,否定“大写历史”,就指出了历史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于是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那些不被历史学家注意的“他者”的活动轨迹,紧接着后现代主义与妇女史、后殖 义等结合了起来,因为“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一直是史学家眼中的“他者”,由此还产生了所谓的“微观史学”等。再者,历史学的正常开展离不开语言、文本等基本工具,换句话说:语言和文本是一切学说的载体,历史学也不例外,在这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又对历史写作产生了冲击,比如他们(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历史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解读,没有真实的历史可言,因而过去的历史叙述(小写历史等)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尊敬的地方,继而历史著作就仅仅是由语言组成的“文本”而已,作者一旦著成一书,那么他在成书之后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因为在这之后他就失去了话语权,只能由读者去评说,而作者自己无法左右这些评说……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者所说的“作者已死”。
以上是全书前三章即第一部分的内容。简言之,这部分内容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后现代主义及其与历史学之间关系的基本面目。
如果说第一部分只是构架了后现代的基本特色、后现代和历史学之间渊源的相关表现的话,那么第二部分(第四、五、六章)的论述应该是此书的核心内容,即后现代史学及其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主要是对西方史学界之种种后现代现象的阐释。
作者首先从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性与科学主义史学谈起,逐一分析了西方各国史学界理论观念的发展与变革。总的来说,西方史学的变迁还是以“科学化”为主流,但在人文领域(要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科学”自己并不会主动告诉世人说“它”自己就是“科学”。换句话说,“科学”一直是人文文化界的学者们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个“科学”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一般人们相互之间又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在向“科学化”前进的道路上就出现了“多元化”现象,这种“多元化”慢慢发展到今天,历史学便与后现代产生了关系。在目前看来,已经没有人还会有黑格尔那样的企图:以一人之力、一己之见去诠释历史的变动。相反人们各持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去涉入历史。在“历史学”这个大家庭中,人们各自穿着自己很“个性”的服装,五颜六色的喧哗着,看起来似乎很热闹,殊不知热闹只是表象,而潜在的挑战正在步步走近“传统历史学”的领地。
究竟什么是“后现代史学”?实际上谁也不愿意,也不可能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后现代主义本身反对的就是“下定义”,我们只能说那些受后现代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史学观念和史学著作可以归于“后现代史学”。在“史学写作”领域,后现代者大力批判传统“史学写作”观念,他们大喊“历史等于文学”、“历史记忆与客观上的历史真实有很大的距离”等等;他们提出了“微观史”、“日常史”等观点以取代以前人们坚持的历史著述原则……这所有即可以看成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历史学的挑战。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后现代对于西方历史学的影响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了。他们(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原有的那种历史研究方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预备取而代之的新观念、新方法。但是,这种所谓的后现代史学真正能改变历史学的本质吗?传统历史学与后现代历史学这一对冤家各自将何去何从呢?这是每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都关注的话题,也是他们都想试图去解决的基本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后现代已经对传统历史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不得不拿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对待了。
三、后现代与中国史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第七、八、九章),由古伟瀛先生执笔,对后现代与中国史之间的种种联系作了论述。
传统史学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已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中国学者对这样的挑战尽管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做出实际行动者寥寥无几,因而这里讲的“中国史”并不是中国史学界,而是“中国的历史”,即就是一些国外学者采用后现代学说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也是作者之所以会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许多深具后现代意识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史学著作的原因所在。比如,James L.Hevia(何伟亚)的《怀柔远人:清代宾礼与1793年马嘎尔尼使节》、Jonathan D. Spence(史景迁)的《王妇之死》等等,这些都是从“微观史”、“女性史”等角度写成的后现代史学著作,而且颇受人们的欢迎,它们真正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写作特点,既可以看作是新史学著作,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一般来说,中国史在西方历史学者的眼中看来就是前面提到的所谓“他者”,而因为是“他者”的缘故,所以那些后现代学者对此理所当然就有了研究的兴趣。就现状来说,这些研究(书中所列举的那些关于中国史的后现代史学著作)提出了很多比较新颖的看法,能给我们不少的启示,而且对于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他者”来说,这样的研究更加 化……这所有并不全是一种坏现象,相反会给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新视角的有益借鉴。对于中国史学界来说:“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但是也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其同化。
再者,其实作者要讲的并非是这些书里讲了什么故事,而是让我们了解这些书目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还有就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后现代不仅对西方历史产生了解构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也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历史学冲击的表现之一。表面上看,后现代主义已经以各种新颖的姿态进入了历史学的各个角落,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是对“后现代和传统历史学之间矛盾”的进一步认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历史学的发展,并且我们要从合理的角度对此作出回应的话,那么正如作者所讲的,“这就达到了基本目的”。
四、结语:精益求精是理所当然,改弦更张则似无必要
综观全书所谈,作者在论述中基本上是按照客观的笔调力图对“后现代与历史学”的曾经和现状做一个准确的再现,目的是让人们对后现代与历史学的纠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这并不是说作者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更深层次意义上的目的,那就是我们面对现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后现代对历史学的冲击?这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下面将结合“后现代史学要理问答”和全书的相关内容对此做一番相关的介绍。
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多数历史学家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但是正如书中所述:有历史深度的史学工作者绝不会因为后现代的挑战落荒而逃,他们应当将此挑战视为一种自我修复的机遇。另一方面,后现代的攻势是强烈的,史学界必须得做出反映。于是我们可以从后现代那里借鉴一些东西过来,这是因为传统史学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而这些缺陷大多数已经被后现代史学工作者正确地指出来了。也就是说后现代客观上对史学的改造和完善做出了很多可利用的贡献。比如:打倒“一言堂”,重视以往被压制或者被排挤或者被兼并的过去的声音;有些后现代主义史学家如福柯在怀疑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式,亦即使我们能够清楚了解一些在现代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形成之经过;决定论抹杀了人作为行为的主体的地位,因为在这些决定论中人类无法对其行为负责,各种暴行及恶政于是有了借口,要纠正这种偏差,需要一种历史道德判断;历史的发展是永续不断的,不能用目的论来解释事情等等。
看来历史学的“要有所改变”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了,问题是在这一改变中应该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用作者的话回答就是:“精益求精是理所当然,改弦更张则似无必要”。
即就是说面对后现代提出的种种挑战,我们应当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汲取其合理有效的、积极的方面,用以改善史学的现状,也就是“精益求精”;然而如果全盘接受后现代的批判去将已经存在了如此长时间的历史学体系彻底改头换面,显然所有人都难以接受,没有了过去的构架,完全意义上的“新史学”将无法重建,所以说“改弦更张则无必要”。而幸运的是,就像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没有改变哲学的本质一样,历史学的“后现代转向(笔者自造之词)”并没有改变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即“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这是之所以精益求精的原因所在。
当然二位先生的这部伟大著作还是有那么一点遗憾的,比如他们几乎没有谈到中国史学界同仁们是如何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的,我们知道中国学者只是相对少谈了一些,并不是没有谈到,作者对此不述,此是缺憾之一。再者,就整个历史学界是如何面对后现代的挑战的,作者对此也谈得很少等等。但平心而论,这都是瑕不掩瑜的。
总而言之,后现代之于历史学就好像是一种洗礼,在很多方面都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之效用,经过了它,史学研究将会有一个新的维度,和从前再也不一样了。我们重申“精益求精是理所当然,改弦更张则似无必要”,坚持这个态度,相信史学会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走出全新的、更有意义的未来。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罗文大学 - 从罗文大学路口到罗文西庄路口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网页地址(https://www.huane.net/zhidao/45312),素材来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请发邮件至info@huane.net,我们将第一时间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西华大学是211吗》、《2. 高
| 浏览 9272 2021-09-27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单招退档后还可以参加第二次单招吗
| 浏览 9074 2021-09-27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中专可以申请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吗》
| 浏览 9154 2021-09-27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去匈牙利留学需要的条件》、《2.
| 浏览 9534 2021-09-27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莫斯科国立大学本科毕业回国认证是
| 浏览 9453 2021-09-27
-
全文导读本文共收集了《1. 乌拉尔联邦大学有哪些专业》、《2
| 浏览 9131 2021-09-27
-
1. 请问美国南新泽西州的葛拉斯堡罗市的治安如何美国的治安还
| 浏览 551 2019-02-02
-
1. 关于美国留学假期回国的签证问题只要签证在有效期内可以自
| 浏览 393 2019-02-02
-
美国留学面签问题 - 美国留学签证的时候签证官都会问那些问题啊?
1. 美国留学签证的时候签证官都会问那些问题啊?总的目的就是
| 浏览 471 2019-02-02
-
| 浏览 475 2019-02-02
-
美国留学面签问题 - 美国留学签证:我已经办好去美国的签证了,但是另一所大学给我了waitlist的offer,我想重新签签证,问题大
1. 美国留学签证:我已经办好去美国的签证了,但是另一所大学
| 浏览 609 2019-02-02
-
美国文科专业 - 文科专业跨金融,请问哪个网站有美国认可的先修课课程?
1. 文科专业跨金融,请问哪个网站有美国认可的先修课课程?比
| 浏览 373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