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截止2019年,一共有3个,分别是亨利克·显克维支、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亨利克·显克维支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显克维支

本文标题: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截止2019年,一共有3个,分别是亨利克·显克维支、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1、亨利克·显克维支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

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

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 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

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7~1925)波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地》和四卷本长篇小说《农民》等。

192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民们》写得很出色”。

3、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923-2012),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

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

扩展资料:

还有一个波兰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是美国国籍: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2004),美籍波兰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

1911年6月30日,切斯瓦夫·米沃什生于立陶宛维尔诺。曾参加左派抵抗组织,从事反法西斯活动。后任波兰驻美国、法国外交官。

1951年向法国申请政治避难,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被禁锢的头脑》、《伊斯河谷》、《个人的义务》、《务尔罗的土地》等。 

2004年8月14日,米沃什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一、波兰作家有——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分别是:
  1、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
  2、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获奖作品:《福地》。
  获奖类别:小说
  3、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薄》。
  获奖类别:诗
  4、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波兰诗人
  "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二、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作品 :

  1、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
  获奖类别:诗、散文

  2、1902 [德]蒙森(1817-1903) 获奖作品:《罗马风云》。
  获奖类别:散文
  3、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4、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获奖作品:《金岛》。
  获奖类别:诗、散文 [西]埃切加赖(1832-1916) 获奖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获奖类别:剧本
  5、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
  6、1906 [意]卡尔杜齐(1835-1907) 获奖作品:《青春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获奖作品:《老虎!老虎!》。
  获奖类别:小说
  8、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获奖作品:《精神生活漫笔》。
  获奖类别:散文
  9、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
  获奖类别:小说
  10、 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获奖作品:《特雷庇姑娘》。
  获奖类别:小说
  11、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1862-1949) 获奖作品:《花的智慧》。
  获奖类别:散文、剧本
  12、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获奖作品:《群鼠》。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13、1913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获奖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
  头》。 获奖类别:诗、小说
  14、 1914 因战争未授奖
  15、 1915 [法]罗曼-罗兰(1866-1944) 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奖类别:小说
  16、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获奖作品:《朝圣年代》。
  获奖类别:诗、散文

  17、 1917 [丹麦]吉勒鲁普(1857-1943) 获奖作品:《磨坊血案》。
  获奖类别:小说。 [丹麦]彭托皮丹(1857-1919) 获奖作品:《天国》。 获奖类别:小说
  18、1918 因战争未授奖
  19、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获奖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 获奖类别:诗、小说
  20、1920 [挪威]汉姆生(1859-1952) 获奖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
  获奖类别:小说
  21、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获奖作品:《苔依丝》。
  获奖类别:小说
  22、1922 [西]贝纳文特(1866-1954) 获奖作品:《不吉利的姑娘》。
  获奖类别:剧本
  23、1923 [爱尔兰]威镰-叶芝 (1865-1939) 获奖作品:《丽达与天鹅》。 获奖类别:诗
  24、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获奖作品:《福地》。
  获奖类别:小说
  25、1925 [英]肖伯纳(1856-1950) 获奖作品:《圣女贞德》。
  获奖类别:剧本
  26、1926 [意]黛莱达(女1871-1930) 获奖作品:《邪恶之路》 。
  获奖类别:小说
  27、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获奖作品:《创造进化论》。
  获奖类别:散文
  28、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获奖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获奖类别:小说
  29、1929 [德]托马斯-曼(1857-1955) 获奖作品:《魔山》 。
  获奖类别:小说
  30、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获奖作品:《巴比特》。
  获奖类别:小说
  31、1931 [瑞典]卡尔费尔德(1864-1931) 获奖作品:《荒原和爱情》。
  获奖类别:诗、散文
  32、1932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获奖作品:《有产者》。
  获奖类别:小说、剧本
  33、1933 [俄]伊-蒲宁(1870-1953) 获奖作品:《米佳的爱》。
  获奖类别:小说、诗
  34、1934 [意]皮兰德娄(1867-1936) 获奖作品:《寻找自我》。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35、1935 因战争未授奖
  36、1936 [美]尤金-奥尼尔(1888-1953) 获奖作品:《天边外》。
  获奖类别:剧本
  37、1937 [法]马丹-杜伽尔(1881-1958) 获奖作品:《蒂伯一家》。
  获奖类别:小说
  38、1938 [美]赛珍珠(女1892-1973) 获奖作品:《大地》。
  获奖类别:小说
  39、1939 [芬兰]弗-西兰帕(1888-1946) 获奖作品:《少女西丽亚》。
  获奖类别:小说
  40、1940 因战争未授奖
  41、1941 因战争未授奖
  42、1942 因战争未授奖
  43、1943 因战争未授奖
  44、1944 [丹麦]约-延森(1873-1950) 获奖作品:《漫长的旅行》。
  获奖类别:小说
  45、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 获奖作品:《柔情》 。
  获奖类别:诗
  46、1946 [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获奖作品:《荒原狼》。
  获奖类别:小说
  47、1947 [法]安德烈-纪德(1869-1951) 获奖作品:《田园交响曲》。
  获奖类别:小说
  48、1948 [英]托-爱略特(1888-1965) 获奖作品:《四个四重奏》。
  获奖类别:诗
  49、1949 [美]威镰-福克纳(1897-1962) 获奖作品:《我弥留之际》。
  获奖类别:小说
  50、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获奖类别:散文
  51、1951 [瑞典]拉格奎斯特(1891-1974) 获奖作品:《大盗巴拉巴》。
  获奖类别:小说
  52、1952 [法]弗-莫里亚克(1885-1970) 获奖作品:《爱的荒漠》。
  获奖类别:小说
  53、1953 [英]温-丘吉尔(1874-1965) 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
  获奖类别:散文
  54、1954 [美]海明威(1899-1961) 获奖作品:《老人与海》。
  获奖类别:小说
  55、1955 [冰岛]拉克斯内斯(1902-) 获奖作品:《渔家女》。
  获奖类别:小说
  56、1956 [西]希梅内斯(1881-1958) 获奖作品:《悲哀的咏叹调》。
  获奖类别:诗
  57、1957 [法]阿尔贝-加缪(1890-1960) 获奖作品:《局外人-鼠疫》。
  获奖类别:小说、散文
  58、1958 [苏]帕斯捷尔纳克(1901-1968) 获奖作品:《日瓦戈医生》。
  获奖类别:小说、诗
  59、1959 [意]夸西莫多(1901-1968) 获奖作品:《水与土》。
  获奖类别:诗、散文
  60、1960 [法]圣-琼-佩斯(1887-1975) 获奖作品:《蓝色恋歌》。
  获奖类别:诗
  61、1961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1892-1975) 获奖作品:《桥-小姐》。
  获奖类别:小说
  62、1962 [美]斯坦贝克(1902-1968) 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获奖类别:小说
  63、 1963 [希腊]塞菲里斯(1900-1971) 获奖作品:《画眉鸟号》。
  获奖类别:诗、散文
  64、1964 [法]保尔-萨特(1905-1980) 获奖作品:《苍蝇》。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65、1965 [苏]肖洛霍夫(1905-1984) 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类别:小说
  66、 1966 [以色列]约-阿格农(1888-1970) 获奖作品:《行为之书》。
  获奖类别:小说 。 [瑞典]奈丽-萨克斯(女1891-1970) 获奖作品:《逃亡》。
  获奖类别:诗、散文
  67、1967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获奖作品:《玉米人》。 获奖类别:小说
  68、1968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 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古都》。 获奖类别:小说
  69、1969 [爱尔兰]萨-贝克特(1906-1990) 获奖作品:《等待戈多》。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70、1970 [苏]索尔仁尼琴(1918-) 获奖作品:《癌症楼》。
  获奖类别:小说
  71、1971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获奖作品:《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2、1972 [德]海因利希-伯尔(1917-1985) 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类别:小说
  73、1973 [澳]帕-怀特(1912-1990) 获奖作品:《风暴眼》。
  获奖类别:小说
  74、 1974 [瑞典]哈里-马丁逊(1904-1978) 获奖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类别:诗、小说 。 [瑞典]埃-约翰逊(1900-1976) 获奖作品:《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类别:小说
  75、1975 [意]埃-蒙塔莱(1896-1981) 获奖作品:《生活之恶》。
  获奖类别:诗、散文
  76、 1976 [美]索尔-贝娄(1915-) 获奖作品:《赫索格》。
  获奖类别:小说
  77、1977 [西]阿莱克桑德雷(1898-) 获奖作品:《天堂的影子》。
  获奖类别:诗、散文
  78、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获奖作品:《魔术师-原野王》 。
  获奖类别:小说
  79、1979 [希腊]埃利蒂斯(1911-) 获奖作品:《英雄挽歌》。
  获奖类别:诗
  80、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薄》。
  获奖类别:诗
  81、 1981 [英]埃-卡内蒂(1905-) 获奖作品:《迷茫》 。
  获奖类别:小说
  82、1982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928-) 获奖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 获奖类别:小说
  83、 1983 [英]威镰-戈丁尔(1911-) 获奖作品:《蝇王-金字塔》。
  获奖类别:小说
  84、 1984 [捷]雅-塞特尔特(1901-1986) 获奖作品:《紫罗兰》。
  获奖类别:诗
  85、1985 [法]克劳德-西蒙(1913-) 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获奖类别:小说
  86、 1986 [尼日利亚]索因卡(1934-) 获奖作品:《狮子和宝石》。
  获奖类别:剧本散文
  87、 1987 [美]约瑟夫-不罗茨基(1940-) 获奖作品:《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获奖类别:散文诗
  88、1988 [埃及]纳-马哈福兹(1911-) 获奖作品:《街魂》。
  获奖类别:小说
  89、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获奖作品:《为亡灵弹奏》。
  获奖类别:小说
  90、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获奖作品:《太阳石》。
  获奖类别:散文诗
  91、1991 [南非]纳丁-戈迪默(女1923-)获奖作品:《七月的人民》。
  获奖类别:小说
  92、 1992 [特立尼达]德雷克-沃尔科特
  93、 1993 [美国]托妮-莫里森
  94、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获奖作品:《小说的经验》
  95、1995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96、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97、1997 [意大利]达里奥-福
  98、1998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获奖作品:《盲目》。
  获奖类别:小说
  99、1999 [德国]君特-格拉《铁皮鼓》 小说
  2000 [法] 高行健 灵山
  2001 英国 维-苏-纳保尔 代表作有《给毕斯沃斯先生一所房屋》、《河中一湾》及《幽黯国度》
  2002 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雷 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
  2003 南非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和《耻辱》
  2004 奥地利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利莎的影子》、《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
  2005 英国 哈罗德·品特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生日宴会》、《背叛》、《看门人》《回家》
  2006 土耳其 奥罕·帕慕克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白色城堡》、《黑书》、《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
  2007年 英国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
  2008年 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战争》、 《少年心事》 、《流浪的星星》。
  2009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德国女作家和诗人
  2010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金色笔记》,她“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
  2011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科学院称“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兰斯特勒默大部分诗集以凝炼、简短和深刻的比喻为特征。在其最近的诗集,他转向了更为短小、更为精炼的模式。”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给生者与死者》等诗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作品

1、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
获奖类别:诗、散文

2、1902 [德]蒙森(1817-1903) 获奖作品:《罗马风云》。
获奖类别:散文
3、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4、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获奖作品:《金岛》。
获奖类别:诗、散文 [西]埃切加赖(1832-1916) 获奖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获奖类别:剧本
5、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
6、1906 [意]卡尔杜齐(1835-1907) 获奖作品:《青春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获奖作品:《老虎!老虎!》。
获奖类别:小说
8、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获奖作品:《精神生活漫笔》。
获奖类别:散文
9、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
获奖类别:小说
10、 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获奖作品:《特雷庇姑娘》。
获奖类别:小说
11、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1862-1949) 获奖作品:《花的智慧》。
获奖类别:散文、剧本
12、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获奖作品:《群鼠》。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13、1913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获奖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
头》。 获奖类别:诗、小说
14、 1914 因战争未授奖
15、 1915 [法]罗曼-罗兰(1866-1944) 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奖类别:小说
16、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获奖作品:《朝圣年代》。
获奖类别:诗、散文

17、 1917 [丹麦]吉勒鲁普(1857-1943) 获奖作品:《磨坊血案》。
获奖类别:小说。 [丹麦]彭托皮丹(1857-1919) 获奖作品:《天国》。 获奖类别:小说
18、1918 因战争未授奖
19、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获奖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 获奖类别:诗、小说
20、1920 [挪威]汉姆生(1859-1952) 获奖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
获奖类别:小说
21、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获奖作品:《苔依丝》。
获奖类别:小说
22、1922 [西]贝纳文特(1866-1954) 获奖作品:《不吉利的姑娘》。
获奖类别:剧本
23、1923 [爱尔兰]威镰-叶芝 (1865-1939) 获奖作品:《丽达与天鹅》。 获奖类别:诗
24、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获奖作品:《福地》。
获奖类别:小说
25、1925 [英]肖伯纳(1856-1950) 获奖作品:《圣女贞德》。
获奖类别:剧本
26、1926 [意]黛莱达(女1871-1930) 获奖作品:《邪恶之路》 。
获奖类别:小说
27、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获奖作品:《创造进化论》。
获奖类别:散文
28、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获奖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获奖类别:小说
29、1929 [德]托马斯-曼(1857-1955) 获奖作品:《魔山》 。
获奖类别:小说
30、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获奖作品:《巴比特》。
获奖类别:小说
31、1931 [瑞典]卡尔费尔德(1864-1931) 获奖作品:《荒原和爱情》。
获奖类别:诗、散文
32、1932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获奖作品:《有产者》。
获奖类别:小说、剧本
33、1933 [俄]伊-蒲宁(1870-1953) 获奖作品:《米佳的爱》。
获奖类别:小说、诗
34、1934 [意]皮兰德娄(1867-1936) 获奖作品:《寻找自我》。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35、1935 因战争未授奖
36、1936 [美]尤金-奥尼尔(1888-1953) 获奖作品:《天边外》。
获奖类别:剧本
37、1937 [法]马丹-杜伽尔(1881-1958) 获奖作品:《蒂伯一家》。
获奖类别:小说
38、1938 [美]赛珍珠(女1892-1973) 获奖作品:《大地》。
获奖类别:小说
39、1939 [芬兰]弗-西兰帕(1888-1946) 获奖作品:《少女西丽亚》。
获奖类别:小说
40、1940 因战争未授奖
41、1941 因战争未授奖
42、1942 因战争未授奖
43、1943 因战争未授奖
44、1944 [丹麦]约-延森(1873-1950) 获奖作品:《漫长的旅行》。
获奖类别:小说
45、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 获奖作品:《柔情》 。
获奖类别:诗
46、1946 [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获奖作品:《荒原狼》。
获奖类别:小说
47、1947 [法]安德烈-纪德(1869-1951) 获奖作品:《田园交响曲》。
获奖类别:小说
48、1948 [英]托-爱略特(1888-1965) 获奖作品:《四个四重奏》。
获奖类别:诗
49、1949 [美]威镰-福克纳(1897-1962) 获奖作品:《我弥留之际》。
获奖类别:小说
50、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获奖类别:散文
51、1951 [瑞典]拉格奎斯特(1891-1974) 获奖作品:《大盗巴拉巴》。
获奖类别:小说
52、1952 [法]弗-莫里亚克(1885-1970) 获奖作品:《爱的荒漠》。
获奖类别:小说
53、1953 [英]温-丘吉尔(1874-1965) 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
获奖类别:散文
54、1954 [美]海明威(1899-1961) 获奖作品:《老人与海》。
获奖类别:小说
55、1955 [冰岛]拉克斯内斯(1902-) 获奖作品:《渔家女》。
获奖类别:小说
56、1956 [西]希梅内斯(1881-1958) 获奖作品:《悲哀的咏叹调》。
获奖类别:诗
57、1957 [法]阿尔贝-加缪(1890-1960) 获奖作品:《局外人-鼠疫》。
获奖类别:小说、散文
58、1958 [苏]帕斯捷尔纳克(1901-1968) 获奖作品:《日瓦戈医生》。
获奖类别:小说、诗
59、1959 [意]夸西莫多(1901-1968) 获奖作品:《水与土》。
获奖类别:诗、散文
60、1960 [法]圣-琼-佩斯(1887-1975) 获奖作品:《蓝色恋歌》。
获奖类别:诗
61、1961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1892-1975) 获奖作品:《桥-小姐》。
获奖类别:小说
62、1962 [美]斯坦贝克(1902-1968) 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获奖类别:小说
63、 1963 [希腊]塞菲里斯(1900-1971) 获奖作品:《画眉鸟号》。
获奖类别:诗、散文
64、1964 [法]保尔-萨特(1905-1980) 获奖作品:《苍蝇》。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65、1965 [苏]肖洛霍夫(1905-1984) 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类别:小说
66、 1966 [以色列]约-阿格农(1888-1970) 获奖作品:《行为之书》。
获奖类别:小说 。 [瑞典]奈丽-萨克斯(女1891-1970) 获奖作品:《逃亡》。
获奖类别:诗、散文
67、1967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获奖作品:《玉米人》。 获奖类别:小说
68、1968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 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古都》。 获奖类别:小说
69、1969 [爱尔兰]萨-贝克特(1906-1990) 获奖作品:《等待戈多》。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70、1970 [苏]索尔仁尼琴(1918-) 获奖作品:《癌症楼》。
获奖类别:小说
71、1971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获奖作品:《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2、1972 [德]海因利希-伯尔(1917-1985) 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类别:小说
73、1973 [澳]帕-怀特(1912-1990) 获奖作品:《风暴眼》。
获奖类别:小说
74、 1974 [瑞典]哈里-马丁逊(1904-1978) 获奖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类别:诗、小说 。 [瑞典]埃-约翰逊(1900-1976) 获奖作品:《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类别:小说
75、1975 [意]埃-蒙塔莱(1896-1981) 获奖作品:《生活之恶》。
获奖类别:诗、散文
76、 1976 [美]索尔-贝娄(1915-) 获奖作品:《赫索格》。
获奖类别:小说
77、1977 [西]阿莱克桑德雷(1898-) 获奖作品:《天堂的影子》。
获奖类别:诗、散文
78、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获奖作品:《魔术师-原野王》 。
获奖类别:小说
79、1979 [希腊]埃利蒂斯(1911-) 获奖作品:《英雄挽歌》。
获奖类别:诗
80、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薄》。
获奖类别:诗
81、 1981 [英]埃-卡内蒂(1905-) 获奖作品:《迷茫》 。
获奖类别:小说
82、1982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928-) 获奖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 获奖类别:小说
83、 1983 [英]威镰-戈丁尔(1911-) 获奖作品:《蝇王-金字塔》。
获奖类别:小说
84、 1984 [捷]雅-塞特尔特(1901-1986) 获奖作品:《紫罗兰》。
获奖类别:诗
85、1985 [法]克劳德-西蒙(1913-) 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获奖类别:小说
86、 1986 [尼日利亚]索因卡(1934-) 获奖作品:《狮子和宝石》。
获奖类别:剧本散文
87、 1987 [美]约瑟夫-不罗茨基(1940-) 获奖作品:《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获奖类别:散文诗
88、1988 [埃及]纳-马哈福兹(1911-) 获奖作品:《街魂》。
获奖类别:小说
89、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获奖作品:《为亡灵弹奏》。
获奖类别:小说
90、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获奖作品:《太阳石》。
获奖类别:散文诗
91、1991 [南非]纳丁-戈迪默(女1923-)获奖作品:《七月的人民》。
获奖类别:小说
92、 1992 [特立尼达]德雷克-沃尔科特
93、 1993 [美国]托妮-莫里森
94、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获奖作品:《小说的经验》
95、1995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96、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97、1997 [意大利]达里奥-福
98、1998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获奖作品:《盲目》。
获奖类别:小说
99、1999 [德国]君特-格拉《铁皮鼓》 小说
2000 [法] 高行健 灵山
2001 英国 维-苏-纳保尔 代表作有《给毕斯沃斯先生一所房屋》、《河中一湾》及《幽黯国度》
2002 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雷 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
2003 南非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和《耻辱》
2004 奥地利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利莎的影子》《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2005 英国 哈罗德·品特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生日宴会》、《背叛》、《看门人》《回家》
2006 土耳其 奥罕·帕慕克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白色城堡》《黑书》《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
2007年 英国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
2008年 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战争》 《少年心事》 《流浪的星星》
2009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德国女作家和诗人
2010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金色笔记》,她“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
2011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科学院称“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兰斯特勒默大部分诗集以凝炼、简短和深刻的比喻为特征。在其最近的诗集,他转向了更为短小、更为精炼的模式。”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给生者与死者》等诗集
*1905年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女人》《十字军骑士》等。1905年作品《你去什么地方》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因为它历史小说的写作极为出色。”

二、西方古典音乐家

  您好呀,也只能列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帕格尼尼(Paganini Niccolo 1782-1840)是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贫穷家庭中,五岁学习曼陀林,两年后改学小提琴。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已的作品,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十三岁开始公开演出。他曾从师于努拉。洛卡泰里于1733年编著的《小提琴艺术》教材对帕格尼尼日后的创作影响极深。1828年他开始了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等地的旅行演奏。1834年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停止了演奏。他的小提琴演奏技艺精湛,令不少音乐家、作曲家与乐评家为之而疯狂。所作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是他演奏技艺的荟萃。他的作品还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及其他小提琴曲等。

  巴赫(Bach Johnnsebastian 1685-1750)德国人。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自幼随父学小提琴。十岁时父母去世后,随兄一起生活,并开始学习键盘乐器和管风琴。1700年在吕内堡的圣密歇尔教堂唱诗班任歌手,并从师于伯姆拿。1703-1708年在阿恩斯塔德、廖尔豪逊任教堂管风琴师。1708年在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1714年升为乐长。1723年到莱比锡,任圣多马斯教堂管风琴师和宫廷乐长。1749年双盲失明,且身体明显衰退。1750年7月28日在莱比锡因中风去世。他的作品极为丰富,除歌剧未涉及外,有各种体裁的作品。他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西洋音乐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
  巴赫生前默默无闻,发表作品极少。去世五十多年后,经门德尔松竭力推崇,开始受后人重视。

  肖邦(C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是波兰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幼年受波兰民间音乐熏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二岁学习和声对位并开始创作。1826年入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离校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赴奥、捷、德等国演出。波兰起义失败后定居巴黎,潜心创作。并与浪漫派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等等杰出音乐家有交往,常在贵族沙龙中演奏。肖邦的音乐创作植根于波兰民间音乐,富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写作奔放的旋律与灵活多变的和声。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不用标题,常以圆舞曲、夜曲、波洛涅兹、玛祖卡等旧体裁抒发其富于诗意的音乐构思。

  门德尔松(Felix Mendessohn 1809-1847)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作曲家之一。1809出生于汉堡, 父亲是一位大银行家,母亲是有广博修养且具音乐才能的贤妻良母。
  他十岁时就发表了许多作品。17岁时既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他曾在1829年指挥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这次著名的音乐会令听者在巴赫死后第一次听到此曲。为此,这首尘封达百年之久的神剧杰作,终于能重新得到世人的重视,同时更激发了19世纪早期重新发掘巴赫音乐的热潮,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从见天日作出了最重要贡献。同年,他以钢琴演奏家兼指挥的身份,在欧洲各地展开旅行演奏,所到之处听众无不为之风靡。1831-1832年滞旅意大利,1833年任柏林歌唱协会指挥,同年在杜塞道夫举办"低地莱茵音乐节",从此三年间以指挥身份游走与该市的教会、歌剧院及合唱团。1835年-1847年,门德尔松拥有了众多的头衔: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普鲁士宫廷的“音乐总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森音乐厅”指挥,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等。期间1843年与舒曼等人成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并出任院长。由于积劳过度,于1847年因脑溢血病逝莱比锡,享年仅38岁。
  以神童著称的门德尔松,在短暂忙碌的演奏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作曲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曲曲旋律优美,洋溢着浪漫唯美的气息。此外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48首,其形象生动多变,是最早标题音乐的代表。对19世纪德国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舒曼(Schumann 1810-1856)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1810年出生在茨维考的一个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家庭,自幼便开始展现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舒曼幼年时对文学的喜爱并不亚于音乐,也因此培养出丰富的感情与过人的想象力,从6岁开始学习音乐,到9岁时已能写作歌剧及作曲。他孜孜不倦地学音乐,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当中。
  1830年当他欣赏过帕格尼尼在法兰克福的演奏会后受到启发。当年毕业后转功音乐,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生涯。舒曼本想做一个出色的钢琴家,但却因急于求成,训练方式错误导致手指受伤,后改学作曲并兼写音乐评论。1840年与著名钢琴家、恩师的爱女克拉拉相遇并结婚,他们的结合可称为19世纪乐坛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随之舒曼的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如:《蝴蝶》、《妇人之恋》、《狂欢节》等等。1854年因患严重的精神衰竭而处于精神分裂边缘,并曾企图自杀,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疗养院中休养,就此结束了作曲生涯。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富有 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在其主持下,成为德国最具权威的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意义与重要的作用。 

  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 1797-1828)奥地利人,1797年生于维也纳,在一个拮据的家庭中成长。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他幼年随兄长及父亲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后来在一个教会唱诗班担任童高音,并开始正式学习学习。1808年十一岁时考入维也纳帝国及皇家学校,以后加入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并完成了《第一交响曲》。1812年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学习。1814年10月19日,舒伯特第一次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据说是这首歌曲导致德国艺术歌曲的诞生,此说虽不精确,却有一定道理。1818年被邀请到匈牙利担任艾斯特哈萨公爵府中(海顿曾与此担任宫廷乐长,直到1790年乐团解散为止)任其女儿的音乐老师,廉取固定收入。在1821年出版他的《魔王》一曲时,己经谱写了将近七百首乐曲。1823年,疾病开始折磨舒伯特,住院期间,他写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的一些歌曲。1828年舒伯特溘然长逝,时年31岁。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1732年生于罗劳,家境贫寒,其父曾做过修车匠、教堂杂役、管风琴师和男高音歌手。海顿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后入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勤奋学习音乐并学习作曲。十六岁因倒嗓,被唱诗班革职,无处栖身,借友人一陋室教徒为生。后成为音乐教师波儿波拉的助手。1759年任摩尔辛伯爵的音乐领班。1761年长期在匈牙利王子埃斯特哈门下服役,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作品。1781年与莫扎特相识,情义至深。他曾两次访问伦敦,并创作了著名的《伦敦交响曲》(此曲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1798年与1801年又分别写成《创世纪》与《四季》。此后他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1809年5月13日在维也纳去世。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民间气息。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柏辽兹(Hector Berlioz 1803-1869)法国杰出的作曲家。180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庭里。自幼酷爱音乐,但家庭都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医生,在经过短暂学医后,最终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选择了音乐道路。
  1826年柏辽兹入读巴黎音乐院。他年轻时是个富于小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家,曾写过《希腊革命》大合唱。法国七月革命时,也曾走上巴黎街头高唱《马赛曲》。后又把该曲改编为大型管弦乐队与二重合唱的乐曲。歌德、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等人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使他在1830年创作的清唱剧《沙丹纳普之死》一举赢得罗马大奖。同年,自传式的《幻想交响曲》首演,令他成了当代最具革命性的作曲家。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他除了以铜管乐器的扩充,为管弦乐的表现打开崭新的空间外,还以新颖、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戏剧化的处理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并以独创的"固定乐思"曲法,开创了标题音乐的作曲,李斯特的交响诗和瓦格纳的歌剧,无不深受其影响。尽管如此,柏辽兹生前在法国国内并未受到重视,反而在国外,特别是德国备受尊荣。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莫扎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兹堡,他的父亲李奥普特是宫廷乐师。他3岁弹琴,5岁作曲,是一位在音乐上非常早熟的天才,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他的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五岁时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1762-1763年间他与姐姐就在慕尼黑、维也纳、法兰克福、布鲁赛尔、巴黎和伦敦等地演出,并发表生平最初的作品集。1764年前往伦敦随同阿贝尔和J.C.巴赫学习作曲。68年在维也纳演出首部歌剧《巴斯丁与巴丝蒂娜》。莫扎特长时间的演出、旅行、创作所到之处都传出赞誉之声。在旅途中,莫扎特更结识了多个对他甚有影响的人物与重要音乐家。使他的创作更广泛,更完美。在他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贫困的9年中,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作出大量的杰作。如: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等。

  比才(Bizet Georges 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十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阿列维等人学作曲。十九岁获罗马大奖后,在罗马学习三年,立志写作歌剧。1863年发表歌剧《采珠者》,1872年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演出未获成功,而其配乐则以交响曲形式流传后世。最后一部歌剧《卡门》正在巴黎上演之际,他却在不得志中抑郁而死。
  比才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早年曾师从戈赛尔、马克森学习钢琴。一生交友甚广,并特别得到舒曼夫妇及阿希姆赏识与支持。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他的交响乐作品既有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又有其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形式繁多的重奏曲作品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
  1862年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潜心创作了多部巨作。1897年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作曲大师的勃拉姆斯在维也纳去世。
  勃拉姆斯的作品主要表现了日耳曼民族严肃质朴的气质和维也纳的甜蜜韵味。

  德彪西(debussy 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1862年生于圣热曼昂莱,自幼学钢琴,十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其后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他常运用全音音阶、东方五声音阶及平行五度;自由使用不协和和弦;不作一般的主题发展;配器上突出个别乐器的音色。这些技法,曾遭多人反对,后被公认为继浪漫派之后的一大乐派。《牧神午后》是作者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1918年德彪西因患癌症在巴黎去世。
  德彪西的作品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法国作曲家。五岁起开始作曲,十一岁即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十三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管风琴和作曲,后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 
  1877年他辞去教堂的职务,埋头作曲。他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从事音乐活动,又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到各国演出。其创作技巧纯熟,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领域。作品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彩效果,质量不匀。其代表作有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等。

  亨德尔(Handel Georg Frderic 1685-1759)德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父为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宫廷侍从。亨德尔七岁从师学习双簧管、古钢琴、管风琴和对位法。十二岁成为助理管风琴师,并写成双簧管奏鸣曲等。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法律,一年后离校去汉堡,任凯塞歌剧院小提琴师,同时从事歌剧创作。1706年去意大利接触那不勒斯乐派歌剧及科莱里、斯卡拉蒂的器乐创作。1710年回国任汉诺威宫廷乐长。1712年去英国演出歌剧。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随之定居英国,并领导歌剧院的工作。1727年加入英国籍。1741年转入清唱剧写作,创作了著名的《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等。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当时英国民族主义爱国思想,而受欢迎。
  亨德尔由于勤奋地创作和操劳,晚年患眼病,1753年双目失明。1759年4月6日《弥赛亚》演出时,担任管风琴演奏。但八天后与世长辞。他一生有歌剧四十六部,清唱剧三十二部,康塔塔一百部,以及大量声乐曲、器乐曲等。

  奥芬巴赫(Offendach 1819-1880)法国作曲家,古典轻歌剧创始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为科隆犹太教堂乐师。幼时随家迁巴黎。188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同时在巴黎歌剧院任大提琴师。1849年任法兰西剧院指挥。1853年开始写作轻歌剧。1855-1861年任巴黎人滑稽剧院经理。1873-1875年经营快活剧院。一生共写歌剧九十六部。他的轻歌剧情节有趣,大胆采用当时各种歌曲、舞曲、小夜曲与进行曲形式,音乐通俗易懂,至今流传不衰。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匈牙利雷定。在音乐上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作品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受帕格尼尼的影响,作有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表现力。1875年创建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亲任院长。

  马斯内(Massenet 1842-1912)法国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生于卢瓦尔省经营制铁业的家庭。像所有伟大的音乐家一样,从小就显露音乐才赋。9岁时便被送进巴黎音乐学院。老师中有著名的作曲家托玛等人;在学期间,他多次获奖,1863年毕业时,以一首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从1873年起,马斯奈的戏剧音乐作品,如《巴赞的唐恺撒》和《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赢得了公众的承认。在70年代和8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最辉煌和最有成果的时期,写出了包括长期流行不衰的《曼侬》(1884年)和《维特》(1886年)在内的几十部歌剧。
  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自己的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泰伊思》(1894年) 、《莎芙》(1897年)和《唐吉诃德》(1910年),仍然有很大影响。

  西贝柳斯(Sibelius,Jean 1868-1957)芬兰人,父为军医。九岁起学钢琴。十四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1885年进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1889年上演所作弦乐四重奏,颇或好评。后又以公费赴柏林、维也纳深造。
  1892年回国,致力于创作,常以芬兰民间文艺为题材。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900年所作《芬兰颂》上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定居赫尔辛基附近的耶尔文佩。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他是十九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作品有戏剧配乐、交响曲、交响诗、合唱曲、歌曲等。
  福莱(Faure 1845--1924)法国人,父为教育行政官。幼年被送到巴黎学音乐。1861年师事圣-桑。1866年任圣-桑韦尔教堂管风琴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了义勇军。1877年任马德伦教堂管风琴师,1896年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其音乐教学成绩斐然,拉威尔、艾奈斯库等人皆出其门下。1905年继杜布瓦(Dubois,1837-1924)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
  1920年因耳聋及健康不佳而辞职。所作钢琴曲、歌曲与室内乐甚多,是法国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安魂曲》是其代表作。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他1864年出生在德国的慕尼黑,其父是著名的圆号手。4岁起学习钢琴,6岁开始作曲,8岁学小提琴。1875年他随迈尔学习作曲理论,毕业于慕尼黑大学。1880年创作了最早的《第一交响曲》(未发表),1882年为管乐而作的《小夜曲》引起彪罗注意,1885年继彪罗任迈宁根乐队指挥。1886年任慕尼黑宫廷剧院指挥。1889年任魏玛乐团指挥。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歌剧院总监。1919年任维野纳歌剧院总监。因一度任纳粹政府"国家音乐局"总监,第二次大战后曾受审于慕尼黑特别法庭。1949年,在到处隆重庆祝他85岁生日后不久,于加米勒-帕滕斯兴去世,享年85岁。
  创作上初期受勃拉姆斯影响较深,后倾向李斯特与瓦格纳。其交响诗与歌剧对现代音乐影响较大。他的成名作是《唐璜》,较著名的作品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生涯》等等。

  马勒(Mahler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1860年出生波希米亚卡利什特在6岁时起学习钢琴,1870年举行首次钢琴独奏会。1875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爱博斯坦学钢琴、福克斯学和声、弗朗茨·克伦学作曲,是布鲁克的追随者。音乐学院毕业后,开始指挥生涯,1885年任维也纳歌剧院指挥,1888年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897-1907年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1907年任纽约大都会剧院首席指挥,兼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曾经有评价说:“古斯塔夫·马勒无疑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
  马勒出身贫寒,在童年时就因波希米亚和犹太人双重血统而被受欺凌幸而其父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送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马勒是一个充满忧郁而又极端浪漫的作曲家,他是一个连接浪漫主义顶峰和现代主义的作曲家,马勒的音乐常常交织着一种浪漫温馨的抒情和无法挣脱的对人类生存痛苦的感叹,最终化为一种灵魂的呻吟。
  马勒的创作的黄金期基本是从1896-1907年的10年间。在这期间他创作了第三到第八交响曲和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11年5月8日他因心脏病去世,年仅51岁。去世后仍有三布作品为发表它们是:《大地之歌》、第九和第十交响曲。
  曾有报道说,马勒的过早辞世与他的妻子阿尔玛有很大的关系。1910年阿尔玛与著名的“包豪斯”设计院的创建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相遇,两人一见钟情,这使马勒受到了重大打击,可以说直接促成了一年后这位伟大作曲家的辞世。

  德沃夏克(Dvorak,1841-1904)捷克(波西米亚)作曲家。
  德沃夏克16岁(1857年)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布拉格国民剧院乐队梅斯塔那手下任中提琴手。1873年始有作品问世引起音乐界的注意。后离开剧院,专业从事创作与受徒。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德沃夏克对各种音乐形式都有涉猎,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1885年到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在美国3年使他创作了代表最高艺术的水平的《第九交响乐》、《大提琴协奏曲》、《第十二美国四重奏》和《10首圣经歌曲》

  威尔第(Verdi 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客站老板之子,幼随乡村风琴师学习音乐。后受人资助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纳学作曲。1836年创作的第一部歌剧是《罗彻斯特》,后被斯卡拉歌剧院老板梅雷利赏识,于1839年在斯卡拉剧院上演。1842年以歌剧《纳布特》轰动乐坛。他是意大利杰出歌剧作家,有29部作品传世。大家熟知的《麦克白》、《奥赛罗》、《茶花女》、《阿依达》等作品都出自他手。

  拉威尔(Ravel,Maurice1875-1937)法国作曲家。父为机械师,祖籍瑞士;母为西班牙人。拉威尔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二岁学和声。1889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贝里奥学钢琴、弗雷学作曲。1901年获罗马次奖。以后四次竞争首奖失败,酿成“评奖不公”事件(1905年),评委会 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杜瓦尔引咎辞职,由福莱接任。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巴黎过半隐居生活,专事创作。其早期作品接近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作品有芭蕾舞剧《达菲尼与克罗埃》,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圆舞曲》、《G大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曲《水之游戏》、《鹅妈妈组曲》、《镜》等。
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单声的圣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开始衰落;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在16世纪后期,中世纪的调式音乐逐渐进化成以大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单声音乐随著古希腊和罗马衰亡而消失1000年后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
3.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大体上自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 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梯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罗克的对位法音乐可以认为以巴赫的去世而告结束.巴罗克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巴罗克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比较自由,从语义上来说,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的强度的一种形式.总而言之,巴罗克的形式比文艺复兴的形式在感情上更为丰富,且具有戏剧性的起伏,而使用绘画式和幻想式的手法者为多.也很能说明总是另外巴罗克音乐在技法方面的一个特征,是在整个那一时代所通用的通奏低音.这就是在演奏时根据低音的旋律在键盘乐器(古钢琴、管风琴)上,按一定的规则,弹奏出半即兴式的和声伴奏.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
4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大约从18世纪中后叶海顿的带助奏性声部的主调音乐至19世纪初的贝多芬晚期的开端为止的这一时期,产生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由三位伟大的作曲家组成,即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及风格方面较为接近,所以三者被称为一派。而海顿在创造这种风格方面可谓开先河之人。,莫扎特紧紧追随海顿,贝多芬在其音乐方面也有其相同之处。他曾随海顿学习过作曲,在他的早期或中期创作中也体现出这些风格, 但是,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表现出他强烈的个性,成为过渡到浪漫主义的先驱.古典主义音乐得以在维也纳兴盛,维也纳乐派初期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为数不少,最初出现一位大师是格鲁克.继而出现了海顿和莫扎特,之后贝多芬又来到此地,以维也纳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以上四人都不是维也纳出生的人.他们都是被维也纳的音乐气氛所吸引来到这里,创造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光辉传统,并在维也纳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5.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上半个世纪,在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由此带来了从理性转向为可理解的神秘和超自然力。音乐家的眼光开始投向自然,在那里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所有艺术中,音乐被绝大多数的画家、诗人和哲学家认为是最理想的形式。这是由于音乐似乎能以最不明确的方式来表达最多的内容,而且由于它存在于时间中,因此有条件来表现感情状态中的流动、变化发展及活动。观念的变化,也带来音乐的技法方面的变化,虽然调性和声在19世纪的和声规则仍然起主导作用,但是浪漫主义的宗旨是要在调性和声系统不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它扩展。浪漫时期的音乐由于使用变化产和附加音,大量啬没有准备的和不解决的一协和和弦,以及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的使用,调性和声扩展了。以至于到了李斯特、肖邦、瓦格纳的晚期创作,其各自通过不同途径达到调性和声的更远边缘。
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自十九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圆熟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音乐脱离了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创始并完成印象主义音乐的人是以法国的德彪西为代表.正如在印象主义绘画中轮廓不明确一样,印象主义音乐也不以旋律为生命,而以作为色彩和光线的和声来代表.但印象主义音乐的和声已超越了古典式的和声理论,把和声当作画具一样,不管它是三和弦还是不协和弦,任意地混合使用.因此即使旋律得到承认,也只是次要的或偶然的现象.其作品只是模模糊糊地反映被描写的事物所散发的气氛。
不用多说的,去卓越上买本“古典音乐家排行榜”,古尔丁写的,海南出版社的,你就一目了然了!!!这本是古典音乐入门的权威著作
去百度百科 键入“古典音乐”按enter即可

三、波兰的首都华沙简介

  波兰首都华沙(Warsaw)位于波兰中部平原,维斯瓦河由南向北纵贯市区。它地势低洼,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是波兰的鱼米之乡。人口170万(2005年12月),面积485.3平方公里。
  华沙古城初建于十三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将皇世和中央政府由克拉克夫迁至华沙,华沙始为首都。它在1655—1657年瑞典战争时遭严重破坏,以后又屡遭强国入侵和瓜分,1918年波兰复国后,它再次被定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破坏,85%的建筑物被炸毁。

  1945年波兰解放后,政府按照华沙原样重建旧城,保持了它中世纪的风格和面貌,并扩建了新市区。维斯瓦河西岸为旧城,周围环绕着红砖砌成的十三世纪内墙和十四世纪外墙,四周高耸着古式城堡。这里集中了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有素称“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的古城堡──昔日皇宫,以及许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是华沙最美丽的巴罗克式建筑,瓦津基宫是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的代表作,还有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建筑。圣十字教堂是波兰伟大作曲家肖邦的安息之地。市内到处高耸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既是华沙城徽,也是波兰人民英勇不屈的像征。瓦津基公园中的肖邦铜像,立在巨大的喷泉旁。华沙四月起义领袖基林斯基铸像和波尼亚道夫斯基亲王铸像策马横枪,英姿勃勃。代表革命传统的华沙人民8月起义总指挥部、捷尔任斯基创建波兰共和国诞生地等也都在旧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出生地佛里塔大街寓所和肖邦的故居都已辟为博物馆。
  华沙解放后的著名建筑有宪法广场,它是6条大街的交叉点,是华沙最繁华的地方;文化科学宫是波兰最高建筑物,高达230米。在东西林荫大道两旁有波兰国家博物馆和波兰军事博物馆。维斯瓦河东岸是新市区──布拉加区,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市内绿树成行,草坪相连,有公园65座,绿地1.26万公顷。著名的瓦津基公园以前前皇家打猎场。

  华沙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精密机械、车床等)、汽车、电机、制药、化学、纺织等,以电子、机电、食品为主。旅游业发达,共有旅游景点172个,参观路线12条。市内建有14所高等院校,十九世纪建立的华沙大学以藏书丰富著称,校园内还设有植物园和气象台。此外,市区内还有波兰科学院、歌剧院、音乐厅和可容纳近10万观众的“十周年体育场”。

  华沙是全国交通中心,也是波兰和欧洲公路交通网的枢纽之一,还是波兰主要的航空港所在地。
小心点,我们正在注意你!
       ——第三军团

四、6月17日新浪直播的欧洲杯捷克对波兰中场休息时播放的音乐叫什么名字?不是主题曲那首,是之后那首

皇 冠 可 以 的
这 OK 的
没(啥)问题 的
老 长 时 间 了
····································
如果不能进入系统,可以开机后到系统选择那里按f8选起作用的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和安全模式,
2、可能可以进入系统。点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回车。
3、然后让它运行完,应该就可能解决。
4、近电脑中毒、安装了不稳定的软件、等,建议全盘杀毒,
5、卸了那个引发问题的软件,重新安装其他版本,就可能解决.再不行,重新装过系统就ok.
(2)电脑机箱里面内存条进灰尘,拆开机箱,拆下内存条,清洁下内存金手指,重新装回去,就可能可以了。
(3)电脑用久了内存坏、买到水货内存、多条内存一起用不兼容等,建议更换内存即可能解决。
(4)电脑用久了,硬盘坏,重新分区安装系统可以修复逻辑坏道,还是不行,
(5)那就到了该换硬盘的时候了,换个硬盘就可以解决。
Endless Summer(Extended Mix) Oceana 就这首绝对没错了 我也找了好久
没注意听
DJ Bobo-Ole Ole (Rumble The Stadium

五、怎样才能去肖邦音乐学院读研

有带分量的老师推荐。
去参加他们的招生。
在国际比赛上受到他们瞩目。
其他中介。
华沙国立的那个吗?
一般如果他们来北京招生的话考试就行,一般10月份比较集中。
另外还有中介等途径,这种方法不推荐,因为风险较大。
考上就能读了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4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