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中医史

医学的中医史,一、医学的中医史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

本文标题:医学的中医史,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医学的中医史”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医学的中医史》,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医学的中医史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
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
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后世则尊称他为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七本,合成“七经”。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秦代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察报告。
秦代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传染病医院——“疠迁所”,并制定了最早的治疗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据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记载:当时规定,凡经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后发现有鼻梁塌陷、手上无汗毛、声音沙哑、刺激鼻腔不打喷嚏等症状者,一律送至疠迁所隔离治疗。这说明中国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很早就已经是得力有效的。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名医则有太仓公淳于意和公乘阳庆。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著有《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最终流传下来的医书被并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采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中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经由这两种方法辨证论治后,再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疾病。“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性质而归纳出来,“六经论治”是整个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东汉末年,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手术的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物,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体操之一“五禽戏”。可惜华佗所著医书的《青囊书》最后被付之一炬。在汉代,大量的医药和历算等书籍传入 (《 王统记》记载)。在汉代还出现了专门性的妇科医院,西汉时的“乳舍”,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医院。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问世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学院。到了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 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人之多。
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药方多达5000多个,出版了《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医学著作,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突厥、高句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到了在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问世流行,而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公元1032—1113年)则受此书启发,撰写了著名的儿科巨著《小儿药证直诀》,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即太医局,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另一方面,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大脑负责精神感觉、又发现胆结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热病人降温以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学家。
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 、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大量医学典籍问世。自明朝中医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诸多的医学流派。同时在朝鲜研究中医的所谓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 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近代的医学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手工工厂出现,生产力的增长也促进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一周。许多药物(如鸦片、樟脑、松香),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此时期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是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①医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顽固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②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古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灵魂寄居之处,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如加伦所著的解剖学中,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反之,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研究人体的构造。
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明了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从事人体解剖。不过,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还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他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于是得出结论: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这一工作由A.维萨里完成。维萨里先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最多只允许进行3或4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此书指出加伦的错误达 200多处,如 5叶肝、两块下颌骨等。并指出加伦解剖学的依据是动物如猴等。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
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
16世纪,尼德兰发生革命,产生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17世纪,英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商业支持科学技术,提倡宽容,这些都有进步作用。哲学上培根提出经验主义,提倡观察实验,主张一切知识来自经验,并提倡归纳法;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激励了后人的探索热情。笛卡尔是唯理论的代表,他重视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把机械论观点运用于对生理问题的研究,对后世的生命科学影响很大。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科学社团,它促进了交流,推动了科学进步。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
生理学的进步。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1561~1636)。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
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血液循环的发现。
W.S.哈维(1578~1657)也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心脏血循的环节。1553年,西班牙学者M.塞尔维特(1511~1553)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
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但是活体解剖已发展的极为残忍,虐待动物,活体解剖过度应用,必须改革。
显微镜的应用。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临床医学和T.西德纳姆(1624~1689)。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T.西德纳姆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
18世纪
在18世纪欧洲各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18世纪,美国独立,法国发生革命,资产阶级在西欧多数国家取得政权,并且向外扩张势力,发展世界贸易。在商品需要的刺激下,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技术大革新,织布机和纺织机都发明了,1784年J.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它不但应用于纺织工业,也应用于各种工矿业。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这便是所谓产业革命。手工工人变成机器工人,工业无产阶级首先在英国形成。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力也就大为发展。
①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G.B.莫尔加尼(1682~1771)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
②叩诊的发明。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J.L.奥恩布鲁格(1722~1809)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来,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
③临床教学的开始。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H.布尔哈维(1668~1738)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驱。
④预防医学的成就。E.詹纳(1749~1823)发明牛痘接种法,这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18世纪末,工业革命兴起。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资本家只管赚钱,不关心工人生活。工人住在肮脏、潮湿的贫民窟,劳累一天而不得温饱,因而疾病很多。这类问题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加上启蒙运动中传播的博爱思想对一些人产生影响,于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方面的问题逐渐被提出来。德国人J.P.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不能以残酷的方式如戴脚镣、手铐之类对待精神病人)。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19世纪
19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继英、法之后,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在19世纪完成了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之后,法、德、俄、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产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行,摧毁了封建势力,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生产力大大提高。这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9世纪,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很大:
物理学方面,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提出,光学的进步,显微镜的进一步改良如复式接物镜(1823)、无色镜片(1830)、油浸装置(1886)等。由于电学的进步,电热器、电气治疗到后半叶相继出现。
化学方面,有原子论、元素周期率的提出,和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出现。德国人F.维勒(1880~1882)于1828年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限。
生物学方面,有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定律的提出。19世纪欧洲医学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胞病理学。19世纪初细胞学说提出,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R.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②细菌学的建立。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由于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诞生了。法国人L.巴斯德(1822~1895)开始研究发酵的作用,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R.科赫(1843~1910)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科赫三定律。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19世纪后30年,是细菌学时代,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
巴斯德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并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И.И.梅契尼科夫(1845~1916)系统阐述了吞噬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880年发表微生物间的对抗和它们的变异的论述;20世纪初,又发现乳酸菌与病原菌在人肠中相互拮抗,并用乳酸菌制剂来治疗某些肠病。他对早期免疫学作出很大贡献。
③药理学。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阿片提出吗啡;1819年由金鸡纳皮提出奎宁等。
至19世纪中叶,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合成成功,到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
④实验生理学。到19世纪,人们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机体,从而逐渐兴起实验生理学。
法国的F.马让迪(1783~1855),德国人J.P.弥勒(1801~1858)和法国人C.贝尔纳(1813~1878)先后用动物实验对神经和消化等系统进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⑤诊断学的进步。由于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当时的临床医学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检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从直接观察病人转变为研究化验室的检验结果。
18世纪中叶,奥恩布鲁格就已发明并改进了叩诊法,然而叩诊法受到当时的守旧医生的轻视和嘲笑,未得到应用。直到19世纪初,法国医生J.N.科尔维萨(1755~1821)经20年研究后对叩诊加以推广,才促进了叩诊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明听诊的是R.T.H.拉埃内克(1781~1826),他是法国病理学家、临床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对于心肺可以听诊的启示。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制成听诊器,先用纸制,后用木制。他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用听诊器发现的各种最微小的现象。进行了许多尸体解剖,把解剖结果与临床现象相对照,从而改进了听诊法。1819年,他发表论文《间接听诊法》,并根据这种新的检查方法诊断肺和心脏的疾病。
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装置和光学器具,一系列光学器械相继发明和使用。较早的有德国人H.赫尔姆霍茨(1821~1894)的检眼镜,继之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先后发明,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的内容物,大大改进了诊断法。显微镜学的不断进步,促使形态诊断学在临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机体体液和固体部分的组织结构和有形成分,并研究正常和异常排泄物的结构成分。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成就,医生的诊断方法更为丰富。
⑥外科学的进步。19世纪之前,外科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问题未得解决,这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几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外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
现代的医学
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综合起来的体系。
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
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
在向宏观发展方面,又可分为两种:
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
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
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
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1992年中国曾邦哲(曾杰)提出了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概念和模型,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医学模式转变
20世纪的医学,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牢固地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在技术上有空前的进步;后来人们看到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是有很大局限性的。1977年美国医学家G.L.恩格尔(1913~)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即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以弥补过去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考察的缺陷,这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总之,20世纪以来,医学获得极大发展。在研究层次上,向微观和宏观发展,从分子医学的实验方法发展到系统医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结合并进。学科体系上,学科分立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进。2012年国际系统医学大会在爱尔兰召开,201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苏州成立系统医学研究所,医学研究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科学成果的取得,不再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未来医学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从诞生至今,主要作用还是治已病。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医学应该是科学治未病(科学预防),
科学治未病就是让人少得病、不得病。那么什么是科学治未病呢?就是身心智疾病全身预测并告知已病、未病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过补缺食,限过食即个性化科学食疗达到异病同治目的。
适用人群:未病先防、有病早知、重病康复。危急重症需要中药、西药、手术和放化疗等,而未来医学即科学治未病则是采用绿色疗法膳食平衡防治身心智疾病。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食物养育了人类,世界上任何一种食物都有药物作用,长期偏食即膳食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不平衡则百病丛生,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二、俄罗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哪些人

至今为止,俄罗斯历史上共有五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分别是:

1、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一译布宁。俄国作家。生于沃罗涅日一破落贵族家庭。少年辍学。曾做过校对员、统计员和图书管理员等。1891年曾出版过一部诗集。但从90年代起致力于小说创作1920年离开俄国定居法国。1930年出版描写贵族生活的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2、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ек)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1982年起,苏联开始逐步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

1958年,凭借作品《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3、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 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

1965年,凭借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这位作家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中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4、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二战时的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作品的主题。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1970年,凭借作品《癌症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5、布罗茨基(Иосиф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родский)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1977年加入美国籍,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二十世纪史》、《致乌拉尼亚》、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

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布罗茨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1933年,伊凡·布宁(蒲宁)。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人。
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1970年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1974年 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1987年 布罗茨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希望能给你帮助。
1.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1904年因在血液循环与消化生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2.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名生物学家与病理学家,比较病理学、进化胎生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1888年发现吞噬现象,在《传染病的免疫问题》著作中阐述了免疫的吞噬理论,创立了多细胞生物起源学说,1908年与德国科学家P•欧利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3.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
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热爆炸理论,著有《化学反应速度与链锁反应》与《化学反应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4.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5.伊•弗兰克(1908-1990)物理学家,1937年与塔姆一起,对切连科夫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三人因此同获195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6.伊•塔姆(1895-1971)理论物理学家,主要创立了快速电子的作用和各种物质发光现象的理论,撰写了有关可控热核聚变问题的著作,1958年与弗兰克、切连科夫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7.列•朗道(1908-1968)杰出理论物理学家,创立了第二种相变理论,阐明了相变和物体对称性之间的深刻联系。1941年又创立了液态氦的超流动性理论,预言了第二超声波的存在。朗道对物理凝聚态理论、特别是液态氦的研究有卓越贡献,因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8.尼•巴索夫(1922-2001)物理学家,于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激光器的研制成功,1964年与美国汤斯教授及前苏联普罗霍罗夫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亚•普罗霍罗夫(1916-2002)物理学家,因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导致了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展,因而获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0.列•康托罗维奇(1912-1986)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1939年发表《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为线性规划理论奠定了基础。1975年因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与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1.彼•卡皮察(1894-1984)物理学家,因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1978年与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威尔逊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一度被开除出前苏联作家协会,后又恢复。1958年因“对现代抒情诗及俄国文学传统有卓越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3.米•肖洛霍夫(1905-1984)著名作家,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是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于1960年获列宁文学奖。1965年,肖洛霍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描写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
14.亚•索尔仁尼琴(1918-)小说家,描绘莫斯科附近一所特殊监狱故事的《第一圈》及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出的《癌病楼》等两部长篇小说在西方出版,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若•阿尔费罗夫(1930-)物理学家,2000年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与美国的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6.维•金兹堡(1916-)理论物理学家,1950年,维•金兹堡与朗道提出了描述超导现象的理论公式。1957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在维•金兹堡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解释了II型超导体特性的理论。2003年他与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美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肖洛霍夫于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上网找。

三、医学发展史的近代医学

近代的医学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手工工厂出现,生产力的增长也促进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一周。许多药物(如鸦片、樟脑、松香),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此时期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是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①医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顽固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②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古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灵魂寄居之处,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如加伦所著的解剖学中,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反之,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研究人体的构造。
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明了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从事人体解剖。不过,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还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他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于是得出结论: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这一工作由A.维萨里完成。维萨里先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最多只允许进行3或4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此书指出加伦的错误达 200多处,如 5叶肝、两块下颌骨等。并指出加伦解剖学的依据是动物如猴等。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
③A.帕雷提高了外科的地位。中世纪,由于手术操作污秽而受到轻视,一般的外科手术都由理发师进行。法国的帕雷是理发师-外科医生。曾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国文字法文写成。
④传染病的新见解。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这时G.弗拉卡斯托罗(约1478~1553)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他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他还指出了3条传染途径。
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6世纪,尼德兰发生革命,产生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17世纪,英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商业支持科学技术,提倡宽容,这些都有进步作用。哲学上培根提出经验主义,提倡观察实验,主张一切知识来自经验,并提倡归纳法;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激励了后人的探索热情。笛卡尔是唯理论的代表,他重视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把机械论观点运用于对生理问题的研究,对后世的生命科学影响很大。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科学社团,它促进了交流,推动了科学进步。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
①生理学的进步。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1561~1636)。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
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血液循环的发现。
W.S.哈维(1578~1657)也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心脏血循的环节。1553年,西班牙学者M.塞尔维特(1511~1553)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
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
②显微镜的应用。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意大利M.马尔皮吉(1628~1694)观察动物组织,发现了毛细血管,还观察过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荷兰业余科学家 A.van莱文胡克(1632~1723)也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细胞。他在观察蝌蚪的尾巴时发现血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流过的情形。他和马尔皮基的观察填补了哈维在血液循环学说中留下来的空白,说明血液怎样由动脉进入静脉的。但是,17世纪的显微镜观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体组织学是19世纪才发展起来。
③医学的三个学派。17世纪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有了进步,医学家不满意过去的医学学说,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这主要有三种派别。其一是物理学派,前述的医学机械论者、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对医学的见解就是代表。1662年出版的他的生理学遗著,主张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机械的反应;他认为人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于松果体中。
化学派则以化学原理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荷兰人F.西尔维乌斯(1614~1672)可为其代表。他曾致力于盐类的研究。他认为身体的三要素就是水银、盐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伦学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酸性和碱性的平衡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方法也是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为主。这个学派是当时医学上有势力的一派,他们在唾液、胰液和胆汁方面的研究对生理学有一定的贡献。他们认为血液是中枢,一切病理过程都由血液产生。对所有疾病都用化学原理解释和治疗。
另一位英国的化学派代表,牛津大学的 T.威利斯(1621~1675),注重临床观察。在西方他第一个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1670),所以糖尿病也曾称威利斯氏病。他记述过现在所称的重症肌无力(1671),还描述并命名过产褥热和大脑基底动脉环。
还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认为生命现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学的支配,生命现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来维持的,这种生命力亦即活力 (anima)。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G.E.斯塔尔(1660~1734),他认为疾病的原因在于生命力的减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纪更为盛行。
这三个学派虽然开始于17世纪,但其影响很大,直到20世纪各种学派中还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④临床医学和T.西德纳姆(1624~1689)。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T.西德纳姆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 在18世纪欧洲各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18世纪,美国独立,法国发生革命,资产阶级在西欧多数国家取得政权,并且向外扩张势力,发展世界贸易。在商品需要的刺激下,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技术大革新,织布机和纺织机都发明了,1784年J.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它不但应用于纺织工业,也应用于各种工矿业。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这便是所谓产业革命。手工工人变成机器工人,工业无产阶级首先在英国形成。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力也就大为发展。
①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G.B.莫尔加尼(1682~1771)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
②叩诊的发明。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J.L.奥恩布鲁格(1722~1809)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来,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
③临床教学的开始。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H.布尔哈维(1668~1738)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驱。
④预防医学的成就。E.詹纳(1749~1823)发明牛痘接种法,这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18世纪末,工业革命兴起。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资本家只管赚钱,不关心工人生活。工人住在肮脏、潮湿的贫民窟,劳累一天而不得温饱,因而疾病很多。这类问题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加上启蒙运动中传播的博爱思想对一些人产生影响,于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方面的问题逐渐被提出来。德国人J.P.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不能以残酷的方式如戴脚镣、手铐之类对待精神病人)。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19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继英、法之后,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在19世纪完成了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之后,法、德、俄、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产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行,摧毁了封建势力,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生产力大大提高。这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9世纪,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很大。物理学方面,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提出,光学的进步,显微镜的进一步改良如复式接物镜(1823)、无色镜片(1830)、油浸装置(1886)等。由于电学的进步,电热器、电气治疗到后半叶相继出现。化学方面,有原子论、元素周期率的提出,和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出现。德国人F.维勒(1880~1882)于1828年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限。生物学方面,有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定律的提出。19世纪欧洲医学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胞病理学。19世纪初细胞学说提出,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R.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②细菌学的建立。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由于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诞生了。法国人L.巴斯德(1822~1895)开始研究发酵的作用,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R.科赫(1843~1910)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科赫三定律。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19世纪后30年,是细菌学时代,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
巴斯德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并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И.И.梅契尼科夫(1845~1916)系统阐述了吞噬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880年发表微生物间的对抗和它们的变异的论述;20世纪初,又发现乳酸菌与病原菌在人肠中相互拮抗,并用乳酸菌制剂来治疗某些肠病。他对早期免疫学作出很大贡献。
③药理学。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阿片提出吗啡;1819年由金鸡纳皮提出奎宁等。
至19世纪中叶,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合成成功,到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
④实验生理学。到19世纪,人们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机体,从而逐渐兴起实验生理学。
法国的F.马让迪(1783~1855),德国人J.P.弥勒(1801~1858)和法国人C.贝尔纳(1813~1878)先后用动物实验对神经和消化等系统进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⑤诊断学的进步。由于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当时的临床医学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检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从直接观察病人转变为研究化验室的检验结果。
18世纪中叶,奥恩布鲁格就已发明并改进了叩诊法,然而叩诊法受到当时的守旧医生的轻视和嘲笑,未得到应用。直到19世纪初,法国医生J.N.科尔维萨 (1755~1821)经20年研究后对叩诊加以推广,才促进了叩诊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明听诊的是R.-T.-H.拉埃内克(1781~1826),他是法国病理学家、临床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对于心肺可以听诊的启示。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制成听诊器,先用纸制,后用木制。他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用听诊器发现的各种最微小的现象。进行了许多尸体解剖,把解剖结果与临床现象相对照,从而改进了听诊法。1819年,他发表论文《间接听诊法》,并根据这种新的检查方法诊断肺和心脏的疾病。
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装置和光学器具,一系列光学器械相继发明和使用。较早的有德国人H.赫尔姆霍茨(1821~1894)的检眼镜,继之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先后发明,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的内容物,大大改进了诊断法。显微镜学的不断进步,促使形态诊断学在临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机体体液和固体部分的组织结构和有形成分,并研究正常和异常排泄物的结构成分。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成就,医生的诊断方法更为丰富。
⑥外科学的进步。19世纪之前,外科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问题未得解决,这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发明。19世纪中叶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继被用作全身麻醉药,外科手术能够在无痛情况下施行,这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是外科手术学得以发展的前提。19世纪末又发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续繁杂、副作用多的不足。
创伤手术后的化脓并发症是最麻烦的事,在L.巴斯德发现病原微生物以前,维也纳的产科医生塞梅尔魏斯(1818~1865)于1847年证明产褥热的真正原因是手和产科器械带进了感染因素,主张用石灰水洗手。根据巴斯德的发现,英国外科医生J.利斯特(1827~1912)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获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1886年E.贝格曼(1836~1907)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
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进步,如止血钳、止血带以及血管结扎的方法的应用等。
以上几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外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
⑦预防医学。18世纪时预防医学有某些改进,但大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实施范围也很有限。到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英国于1848年设立卫生总务部,规定一些预防疾病的法令。之后不久英国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亡约6万人。统计资料显示疾病的传染媒介是饮用水,于是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方法,而逐渐遏止了疫情。
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的人应说是德国的M.J.佩滕科弗(1818~1901),他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卫生学方面,研究了空气、水、土壤对人体的影响;测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呼吸的意义,并发明了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气和暖气设备,1882年发表《卫生学指南》一书。继他之后,研究职业病的劳动卫生学、研究食品工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相继产生。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有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学校卫生。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初,出现社会卫生学,它的目的是研究人民的健康情况,患病和死亡的原因以及与它们斗争的方法。
⑧护理学。护理工作历史悠久,但从事护理的人长期地位低下,19世纪之前工作条件一直十分恶劣,人员素质差,待遇低。英国的F.南丁格尔(1820~1910)曾在德国学习护理知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收效显著。1860年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四、俄国的由来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公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公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公元862�879年

留里克在位。

公元882年

留里克亲属奥列格南下夺取基辅及其周围地区,定都基辅。

公元882�912年

奥列格在位。

公元907年

罗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与拜占庭签定了第一个关于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和航海准则的条约。

公元911年

罗斯军队再次远征君士坦丁堡。

公元912�945年

伊戈尔在位。

公元941年

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公元944年

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

公元945�969年

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在位。

公元957年左右

女大公奥丽加出访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965�972年

斯维雅托斯拉夫在位。

公元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在位。

公元988年

弗拉基米尔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15�1019年

斯维雅托波尔克在位。

1019�1054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

1037�1041年

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

1045�1050年

兴建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堂。

1051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1113�1125年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在位。

1147年

编年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

1240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

1243年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现在的阿斯特拉罕)。

1345�1341年

伊凡·卡里达为莫斯科王公

1328年

伊凡·卡里达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

1380年9月

罗斯军队与马麦的蒙古军队在库里科沃旷野会战,大败鞑靼人。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因领导这次会战功绩卓著,获得了“顿斯科伊”的尊号,意为顿河王。

1382年

在罗斯第一次提到火器。

1389�1425年

瓦西里一世在位。

1425�1462年

失明大公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在位。

1462�1505年

伊凡三世在位。

1478年

诺夫哥罗德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0年

俄国人民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1485年

特维尔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9年

维亚特卡合并于莫斯科公国。

1497年

伊凡三世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第一次用法律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1500�1503年

伊凡三世发动对立陶宛的战争,将杰斯纳河和奥卡河之间的地区并入莫斯科公国。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在位。

1510年

莫斯科兼并普斯科夫。
1514年

从立陶宛手中夺取斯摩棱斯克。

1521年

兼并梁赞公国。

1533�1584年

伊凡四世在位。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

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6�1682年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位。

1682年

纳里什金家族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间的争权斗争。莫斯科的射击军叛乱。

1682�1696年

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被宣布为沙皇,索菲娅摄政。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86年

彼得一世建立“少年兵团”。

1686年

俄波缔结“永久和约”。

1687年

由著名诗人西梅昂·波洛茨基倡议,建立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这是莫斯科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

1687和1689年

戈利津公爵两次远征克里木,均以失败而告终。

1689年

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5和1696年

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夫,最后夺取了亚速夫,获得了亚速海的出海口。

1696�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97�1698年

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698年

莫斯科发生射击军叛乱。

1700年

采用新的立法��儒略历。

1700�1721年

俄国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

1703年

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

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18�1721年

废除衙门代之以新的中央机关��委员会。

1719年

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

1721年

俄瑞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归属俄国。从此俄国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了一个濒海的强国。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接受了皇帝的封号,俄国沙皇从此开始称皇帝。

设立东正教事务管理局(正教院),结束了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使教会权力从属于世俗政权。

开始修建叶卡捷林堡要塞。

1722年

颁布“官秩表”,把全部文武官员分为14级,破除了门第观念,论功取仕。

1725年

俄国科学院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但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且还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

1725�1727年

叶卡捷林娜一世在位。

1725�1730年

白令的第一勘察加探险。

1727�1730年

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在位。

1730�1740

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娜·伊凡诺夫娜在位。

1733�1743年

白令第二次勘察加探险,最终证实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存在着海峡。

1735�1739年

俄土战争。

1740年

安娜病死,其侄女的刚生下三个月的婴儿伊凡·安东诺维奇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称伊凡六世。

1741�1761年

彼得一世的女儿叶丽萨维塔·彼得罗夫娜在位。

1755年

罗蒙诺索夫创办俄国的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该校当时设哲学、法律和医学三个系。

1756�1763年

俄国参加七年战争。

1761�1762年

彼得三世在位。

1762�1796年

叶卡捷林娜二世在位。

1764年

废除修道院和教会土地所有制,将其农民划归经济院管理,此类农民称“经济农”。

1767年

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会议。

1771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整个克里木半岛。

1772年

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国占领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地区(里夫兰省、波洛茨克省的北部、维贴布斯克省、姆什切斯拉夫省和明斯克省的东南部)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共92000平方公里。

1773�1775年

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

1779年

黑海舰队建立。

1783年

沙皇政府宣布克里木汗国合并于俄国。

1784年

谢里霍夫在阿拉斯加建起了俄国的第一批居民点,宣布这些地方归俄国所有。

1793年

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俄国得到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共25万平方公里。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

1796�1801年

保罗一世在位。

1799年

俄美公司成立。

1801年

宣布把从1783年开始受俄国保护的格鲁吉亚并入俄国。

1801�1825年

亚历山大一世在位。

1803年

颁布《自由农民法令》,允许地主自由解放农奴,但农奴必需缴付巨额赎金。

1804年

政府允许大学自治。校长、院长可由教授会议推选,教授会议世大学的主管机关。

1809年

斯佩兰斯基拟订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改革计划,主张采纳君主立宪的外壳在俄国实行特殊的议会制度��国家杜马。

1810年

成立具有咨询性质的国务会议。

1811年

创办了皇村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培养国家高级官员。

1812年

反对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1815年

俄普奥三国缔结神圣同盟。

华沙大公国并入俄国。

1819年

彼得堡大学建立。

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在位。

1825年12月14日

十二月 人起义。

1826年

在1812年建立的“皇帝陛下办公厅”下设第三厅,掌管高级警察事务,其执行机关是宪兵团。

1832年

国民教育大臣乌瓦洛夫提出“东正教、专制制度、国民性”三位一体的官方国民性理论。

1834年

基辅大学建立。

1834�1859年

达格斯坦和车臣沙米尔领导的山民起义。

1835年

颁布了第一个工厂法。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

1836年

《现代人》杂志创刊。

1837年

俄国的第一条客运铁路(彼得堡到皇村)通车。

1837�1841年

基谢廖夫对国有农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1839�1843年

财政大臣康克林进行财政和货币改革,以银卢布作为货币流通的基础。

1839年

阿·斯·霍米亚科夫的《论新与旧》一文发表。从此开始了俄国思想史上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争论。

1848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发表宣言,号召扑灭欧洲革命。

1849年

尼古拉一世派大军镇压匈牙利革命。

1851年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通车。

1853�1856年

克里木战争。

1855�1881年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

1856年

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大赦流放的十二月 人。

1857年

赫尔岑和奥格廖夫的《钟声》杂志创刊于伦敦。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9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车臣和纳戈尔诺达格斯坦,沙米尔被俘。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

国家银行建立。

1861年2月19日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2�1874年

米留金的军事改革。

1863年

废除酒类专卖,征收消费税。废除体罚。

1863年6月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恢复大学自治。

1864年

进行地方自治改革,设立地方自治局;

进行司法改革,实行陪审员制度;

进行中等教育改革,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在中学实行各个等级和信仰平等的原则。

1864�1885年

征服中亚细亚。

1865年

通过了《临时出版章程》,放松了书报检查,规定在出版前不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只限于彼得堡和莫斯科。

1867年

沙皇政府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俄美公司关闭。

1870年4月22日(新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诞生于辛比尔斯克。

1870年

进行城市改革,在俄国城市中建立无等级的城市自治机关��城市杜马。

1870年10月

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通知《巴黎条约》的签字国,表示要放弃限制它在黑海主权的相关条款。

1871年3月

《巴黎条约》的参加国签订了所谓的《伦敦公约》,俄国重新获得在黑海的权利。

1872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出版。

1873年

“三皇同盟”形成。

1874年

民粹派发起“到民间去”运动。

1875年

“南俄工人协会”在敖德萨成立。

1876年

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建立。

1877�1878年

俄土战争。

1978年

“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在彼得堡创立。

1879年8月

“土地和自由”社分裂为民意 和黑分社。

1880年2月

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成立。

1880年8月

撤销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和第三厅,其职权转归由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内务部。

1881年3月1日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1881�1894年

亚历山大三世在位。

1881年5月

亚历山大三世发布了《专制制度不可动摇》的宣言。

1881年8月

颁布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条例》。

1882�1886年

通过了一系列工厂法。

1882年

成立农民土地银行。

颁布了限制使用童工的法律。

成立工厂检查机关,监督工厂法的执行情况。

废除了欧俄部分的人头税(从1899年起,西伯利亚的人头税也废除了)。

颁布了新的《临时出版条例》,加强了出版审查。

1883年

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84年

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把大学置于当局和督学的严密监视之下。

1885年

莫罗佐夫工厂工人罢工。

成立贵族土地银行。

颁布禁止工业企业中的妇女和未成年人夜间工作的法令。

1886年

颁布限制农民分家的法令。

颁布农业雇工条例。

1889�1892年

米·伊·勃鲁斯涅夫领导的社会 主义组织在彼得堡活动。

1890年6月

颁布新的地方自治机构条例。

1891年

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黑土地带的20个省发生饥荒。

1893年

颁布限制农民村社土地重分的法律。

1894年

实行酒类专卖。

1894�1917年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

1895年

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7年

第一次全俄人口普查。

谢·尤·维特进行货币改革,实行金本位制。

1897�1901年

修建中东铁路。

1898年

俄国社会 工 成立,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祖旅大25年。

1899�1903年

工业危机。

1900年

《火星报》创刊。

1901�1902年

社会革命 成立。

1902年

自由派的《解放》杂志创刊。

1902年6月

莫斯科地方自治局代表会议,通过了温和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

1903年

南俄工人总罢工。

1903年7�8月

俄国社会 工 第二次代表大会于布鲁塞尔、伦敦召开。在代表大会上 分裂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两派。

1903年8月

谢·尤·维特辞去财政大臣之职,被任命为大臣委员会 。

1904�1905年

俄日战争。

1904年1月

俄国自由派组织“解放联盟”成立。

1905年1月3日

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大罢工。

1905年1月9日

“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1905年10月12�18日

俄国最大的自由派政 ��立宪 成立大会。

1905年10月17日

尼古拉二世颁布《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十七日宣言》,赐予公民自由,赋予国家杜马以立法职能。俄国开始向立宪君主制过渡。

1905年10月19日

成立了以维特为首的大臣会议。

1905年10月

极右翼政 ��俄国人民联盟成立。

1905年11月

颁布了缩减农民赎金的诏书。

1905年11月10日

右翼自由派政 ��“十月十七日联盟”(也称“十月 ”)成立。

1906年2月20日

将国务会议改组成与国家杜马并列的上院。

1906年4月16日

维特辞职,任命戈列梅金为大臣会议 。

1906年4月23日

颁布了新版的《俄罗斯帝国国家根本法》,规定了沙皇、国家杜马和国务会议的权限,沙皇的权力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1906年4月27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辞职,内务大臣斯托雷平被任命为大臣会议 。

1906年7月9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被解散。

1906年7月10日

182名国家杜马代表在芬兰的维堡发表了《维堡宣言》,号召居民不纳税,不服兵役。

1906年8月12日

刺杀斯托雷平未遂。

1906年8月19日

成立战地军事法庭。

1906年11月9日

沙皇政府颁布法令,允许农民带着份地推出村社。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从此开始。

1907年2月20日

第二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7年6月3日

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颁布新的选举法。

1907年11月1日�1912年6月9日

第三届国家杜马。

1909年

萨拉托夫大学建立。

1910年6月14日

国家杜马通过了斯托雷平的农业改革方案。

1911年9月1日

斯托雷平在基辅遇刺,后因抢救无效于9月5日去世。

1911年9月11日

任命科科夫策夫为大臣会议 。

1912年1月

俄国社会 工 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布拉格召开,取消派被开除出 。

1912年4月

勒拿惨案。

1912年11月5日

第四届国家杜马开幕。

1913年

第二次把尔干战争。

1914年1月30日

科科夫策夫辞职,戈列梅金被任命为大臣会议 。

1914年

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6年1月20日

戈列梅金辞职,施蒂梅尔被任命为大臣会议 。

1916年11月10日

施蒂梅尔辞职,特列波夫任大臣会议 。

1916年12月27日

特列波夫辞职,戈利岑任大臣会议 。

1917年2月23日

彼得格勒女工举行示威游行。

1917年2月25日

彼得格勒总罢工。

1917年2月27日

“进步联盟”的成员组成了由罗将科领导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

社会主义政 的代表组成了由孟什维克杜马 团领袖齐赫择领导的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

1917年3月2日

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组成了以Г·Е·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

1917年3月3日

米哈伊尔宣布放弃皇位。

1917年3月8日

沙皇全家被逮捕。

1918年7月16日

在叶卡捷林堡处决了尼古拉二世全家。

附:

俄国历代沙皇名录

伊凡四世 (1547�1584)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 (1584�1598)

鲍里斯·戈都诺夫 (1598�1605)

费多尔·鲍里索维奇 (1605年4月�6月)

伪季米特里一世 (1605�1606年5月)

瓦西里·叔伊斯基 (1606年5月�1610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 (1613�1645)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45�1676)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1676�1682)

伊凡五世 (1682�1696)

彼得一世 (1682�1725)

叶卡捷林娜一世 (1725�1727)

彼得二世 (1727�1730)

安娜·伊凡诺夫娜 (1730�1741)

伊凡六世 (1740�1741)

叶丽萨维塔·彼得罗夫娜 (1741�1761)

彼得三世 (1761�1762)

叶卡捷林娜二世 (1762�1796)

保罗一世 (1796�1801)

亚历山大一世 (1801�1825)

尼古拉一世 (1825�1855)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

亚历山大三世 (1881�1894)

尼古拉二世 (1894�1917)

历任大臣会议 名录

1905年10月19日��1906年4月16日 谢·尤·维特

1906年4月16日��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

1906年7月8日��1911年9月5日 彼·阿·斯托雷平

1911年9月11日��1914年1月30日 科科夫策夫

1914年1月30日��1916年1月20日 戈列梅金

1916年1月20日��1916年11月10日 施蒂梅尔

1916年11月10日��1916年12月27日 А·Ф·特列波夫

1916年12月27日��1917年3月 戈利岑

注:1918年2月1日前俄国使用的是旧历,即儒略历。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式的儒略历,改行新式的格列高里历,即现行公历。在俄国1918年1月31日这天过后,马上就是2月14日。18世纪格列高里历比儒略历的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1900年3月1日起早13天。这里所使用的时间若不特别注明,均为俄历时间。
公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公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公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公元862�879年

留里克在位。

公元882年

留里克亲属奥列格南下夺取基辅及其周围地区,定都基辅。

公元882�912年

奥列格在位。

公元907年

罗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与拜占庭签定了第一个关于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和航海准则的条约。

公元911年

罗斯军队再次远征君士坦丁堡。

公元912�945年

伊戈尔在位。

公元941年

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公元944年

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

公元945�969年

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在位。

公元957年左右

女大公奥丽加出访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965�972年

斯维雅托斯拉夫在位。

公元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在位。

公元988年

弗拉基米尔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15�1019年

斯维雅托波尔克在位。

1019�1054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

1037�1041年

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

1045�1050年

兴建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堂。

1051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1113�1125年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在位。

1147年

编年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

1240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

1243年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现在的阿斯特拉罕)。

1345�1341年

伊凡·卡里达为莫斯科王公

1328年

伊凡·卡里达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

1380年9月

罗斯军队与马麦的蒙古军队在库里科沃旷野会战,大败鞑靼人。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因领导这次会战功绩卓著,获得了“顿斯科伊”的尊号,意为顿河王。

1382年

在罗斯第一次提到火器。

1389�1425年

瓦西里一世在位。

1425�1462年

失明大公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在位。

1462�1505年

伊凡三世在位。

1478年

诺夫哥罗德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0年

俄国人民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1485年

特维尔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9年

维亚特卡合并于莫斯科公国。

1497年

伊凡三世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第一次用法律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1500�1503年

伊凡三世发动对立陶宛的战争,将杰斯纳河和奥卡河之间的地区并入莫斯科公国。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在位。

1510年

莫斯科兼并普斯科夫。
1514年

从立陶宛手中夺取斯摩棱斯克。

1521年

兼并梁赞公国。

1533�1584年

伊凡四世在位。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

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6�1682年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位。

1682年

纳里什金家族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间的争权斗争。莫斯科的射击军叛乱。

1682�1696年

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被宣布为沙皇,索菲娅摄政。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86年

彼得一世建立“少年兵团”。

1686年

俄波缔结“永久和约”。

1687年

由著名诗人西梅昂·波洛茨基倡议,建立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这是莫斯科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

1687和1689年

戈利津公爵两次远征克里木,均以失败而告终。

1689年

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5和1696年

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夫,最后夺取了亚速夫,获得了亚速海的出海口。

1696�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97�1698年

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698年

莫斯科发生射击军叛乱。

1700年

采用新的立法��儒略历。

1700�1721年

俄国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

1703年

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

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18�1721年

废除衙门代之以新的中央机关��委员会。

1719年

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

1721年

俄瑞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归属俄国。从此俄国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了一个濒海的强国。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接受了皇帝的封号,俄国沙皇从此开始称皇帝。

设立东正教事务管理局(正教院),结束了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使教会权力从属于世俗政权。

开始修建叶卡捷林堡要塞。

1722年

颁布“官秩表”,把全部文武官员分为14级,破除了门第观念,论功取仕。

1725年

俄国科学院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但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且还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

1725�1727年

叶卡捷林娜一世在位。

1725�1730年

白令的第一勘察加探险。

1727�1730年

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在位。

1730�1740

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娜·伊凡诺夫娜在位。

1733�1743年

五、俄国科学家给自己注射细菌有什么用 这个细菌对于人体

自从1908年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提出了酸奶长寿论以来,世界各地开展了对益生菌广泛的科学研究,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功效。随着生物技术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益生菌在食品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每年都会发现许多新的功能。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张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益生菌作为功能性食品,近年来被推到了预防医学的前沿。近5年来,益生菌产业在我国也有长足的发展。其中90%以上应用于乳品工业,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5%左右。但是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的益生菌产业目前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概念混乱。“现在市场是多把乳酸菌等同于益生菌,他们不是一个概念,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可以称为益生菌,或用做益生菌及其产品。”张和平说。据张和平介绍,乳酸菌是指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50%以上乳酸一类细菌的总称。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益生菌定义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目前世界上常用于益生菌的菌种大多为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或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双岐杆菌等中的一些菌株。但并不是这些菌种中的每一株菌都可以作为益生菌,只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菌株才可以作为益生菌。张和平特别指出,并不是每一株益生菌都是全面手,能够发挥所有的健康功效。而且,国外的益生菌菌株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群生理特性。从生物进化、生理学及其人体微生态的角度来看,人与益生菌菌种、菌群,环境与益生菌菌种、菌群都要适应;食物及饮食习惯也与要摄入的益生菌协调。比如筛选自欧洲人体肠道的益生菌菌株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亚洲人群的肠道,因此在用于开发生产销售于亚洲人群的产品应该具有在销售区域或国家完整科学的人群临床研究数据。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的中医史》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11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